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卫生职业流行病学基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职业流行病学(OccupationalEpidemiology)研究各类职业人群中健康与疾病的分布以及影响分布的因素,并研究其监测、控制与预防措施的科学。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一门科学流行病学与劳动卫生学、职业医学相互渗透结合的边缘科学1950前后Doll与Hill首先设计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以研究肺癌与吸烟的关系。Seltser对1951-1958年间死亡的3521名放射病人,利用队列研究调查其白血病的发病,结果发现职业暴露对放射人员白血病的死亡是五官科医师的2.52倍。20世纪50年代后期,对全国18个省市,326个工厂进行高温调查。70年代后期才开始比较系统地运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例如八种职业肿瘤回顾性死亡率调查。80年代获得更大发展,各高等院校或卫生机构多次举办职业流行病学培训班,不少学者翻译或编写了一些职业流行病学方面的书籍。第二节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流行病学围绕职业人群、个人生活与居住环境及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接触物的性质、强度、时间,防护等)、健康结局(疾病及有关健康指标)四方面收集资料,在控制有关因素的影响之后,客观评价工作环境与健康关系。一、基本概念吸收,接触职业因素后,在体内经一系列动力学变化和排泄平衡,而后形成体内蓄积,其负荷虽有增加,但没有病理改变,没有临床症状;病前状态,临床症状尚不明显,但可发现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异常改变,严重者尚可见到某些病理改变;亚临床状态,症状不全的亚慢性改变,往往要精密的检测手段才可发现;临床状态,具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健康工人效应职业病研究中观察到工人总死亡率较一般人群为低的现象工人健康效应随着工人年龄老化而逐步下降的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某一特异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工作有关疾病:多因素所致,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职业流行病学在探索病因时,具有很大优势:通过就业记录,可获得个体详细接触史资料;职工有定期体检,可提供健康状况的动态连贯资料;职业接触比较明确,接触强度较高,利于发现和确定接触反应关系;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描述职业性损害在职业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阐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评价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及其预防措施效果进一步验证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结果目前已知的职业性致癌因子,大多数都是先由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而后又由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氯乙烯在工业上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当初曾认为其毒性很低,危害不大上世纪60年代有人报道一些肢端溶骨症,认为与清洗氯乙烯聚合釜的作业有关70年代初,动物实验发现氯乙烯有致癌性不久在氯乙烯暴露的工人中发现肝血管肉瘤最后经大规摸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氯乙烯为对人致癌物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四、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收集1、明确研究目的拟订调查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选用合适的调查方法、内容,确定调查对象及样本含量。职业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目的,主要有:①调查致病原因②阐明致病条件③寻找接触—反应关系④评价预防措施效果2、确定调查人群研究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应有明确界定,明确“接触”与“非接触”的定义。3、对照人群选择正确选择对照人群关系到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对照有内对照、外对照和自身对照三种。内对照指调查对象与对照来自同一调查单位,工作性质及生活水平基本一致,仅在“接触”与“非接触”上有区别;外对照则指两组对象来自不同行业(企业),此时应特别注意其可比性;自身对照为调查对象本身,用以比较接触前后的健康状况,这种对照虽较理想,但需有接触前的本底资料,常不易得到。4、确定接触和疾病的含义准确地划分接触和非接触、病和非病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5、表格设计调查表和分析表应预先设计并规定填表和分析的方法与要求。第三节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的目的横断面调查的类型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确定调查的目的和类型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及抽样方法设置对照组(内对照、外对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健康工人效应时间关系(对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的先后关系难以判断)病程因素(死亡率高,病程短,偏低;病程长,偏高)解释患病率资料要谨慎横断面调查因同时检查和询问研究对象的健康状态、目前及过去的职业接触情况和其他相关变量,无法区别疾病与接触的先后顺序关系,一般只能提供患病率资料、进一步研究的线索,不能直接根据此确定职业接触与疾病关系。健康原因导致工人选择性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