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今天的教师应该反思什么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特别是在日新月异且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师如何去适应,如何去面对,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今天的教师,其视野必须拓宽,首先要清楚新形势下教师职业的走势。一、铁饭碗趋向不稳定性如果说,教师有过“只要进校园,不愁没饭吃”的历史,那么今天就没有“风吹雨打不动摇”的稳定性了。改革的深入发展,关系到每个领域每个人,教师也不例外,自我封闭的牢固和感觉良好的稳定已不复存在。一些地方让一些不能任教的教师转岗或下岗,是向教育阵地这座“顽堡”的有力冲击,动摇了一些教师“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旧观念,越来越多的教师无不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危机感。铁饭碗随时有被打破的可能,这是广大教师清醒的体悟和共识。二、优越感呈现暂时性铁饭碗的打破必然意味着教师职业优越感的暂时性。由于教师中的个别人工作马虎,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想撞、不愿撞,导致个别学校人浮于事,办学效益低下,学生家长颇有意见。尽管不少地方干部、工人纷纷转行、下岗,而我们教育阵地依旧按兵不动,教师薪水按时发放,没有吃穿之忧。这虽然体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远见,殊不知,当改革的东风劲吹教育这方热土之时,也就是危机降临之日,一些教师下岗待业势在必然。三、封闭性走向社会性几千年教育历史的沉淀,虽不乏永远闪烁着光辉的精华,而封闭性的劣根性则是滞后于时代的不足。一般说来,大多数教师从风华正茂走入校园,一直到两鬓染霜离开讲坛,其间数十年。不乏为民族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也不排除庸庸碌碌度一生者。除了多种因素外,教育的封闭性不可说不是一个弊端,现在,这一弊端将逐渐被革除。据报道,江苏省海门市一所学校开展的“千名家长评教师”活动,从师德、教育教学两方面,请家长品评教师的好、中、差,这是走向开放的一条好途径;聘任制在学校试行;学校根据申报者的品德、专业能力诸方面,决定是否聘任其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可见,开放性、社会性的聘任制度,给我们每一位今天担任教师角色的人敲响了警钟。四、多种观念的滞后性包括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及服务观等,我们一些教师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谈及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识传授,甚至认为越全越深越好,于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智育,轻视其他。谈及质量,把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升学率看得重而又重,排成绩名次、订升学指标,自以为深谙质量之精髓。谈及人才,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成绩好的学生看成是人才,其片面狭隘之谬尚不自觉。这种观念的偏执,必然导致服务观的倾斜,学习尖子成了教师的掌上明珠,全面周到,自不待言,只盼“一枝红杏出墙来”,不思“百花齐放春满园”。五、教师素质的滞后性这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准及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程度。曾有—位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可否认时下的教师素质比之这样的要求有些距离。这不是吹毛求疵或危言耸听,纵观今日教师的现状,不无感到敬业精神令人忧虑。靠“—根教鞭治天下”者有之;搞第二职业,如投身商海,做有偿家教者有之;人到心未到,出工不出力者亦有之。凡此种种,可见一些教师敬业精神的严重缺失。其二是一些教师业务水准的严重滞后。因为新形势对教师的业务水准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增多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有—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了。面对上述走势,如何解读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作为教师不难把握其流动不止的血脉。作为手里把握着祖国未来、民族前途的教师,不外乎要具备热爱教育、追求教育的内在的而非表面化的敬业精神和较高层次的、较全面的业务能力。正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要求的:“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广大教师应做到:1.树立远大理想及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观和通过参与教育改革事业、实现奉献自我的价值观。许多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昭示我们,尽可能多地造就社会有用人才是教师的远大理想。也许,一个教师年轻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梦”,而一旦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植根于教书育人这一基点之上。为收获理想之果,理当具备两种意识:一是参与意识。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作为教师不能充当事外闲人,应当使出浑身解数,满怀信心地投入其中,以教师的高素质、高水准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二是奉献意识。教师常常与清贫划等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乐守清贫”,要呕心沥血,今天仍要弘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