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A 课程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4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宏观经济学 A 课程教学大纲.pdf

宏观经济学A课程教学大纲.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宏观经济学A课程教学大纲(Macroeconomics)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500014学分:3学时:48(其中:讲授学时48)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等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教材:《西方经济学(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课程归口: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经管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宏观经济的运行、决策及宏观经济政策;了解宏观经济学分析、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与经济政策,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各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二、课程目标目标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目标2.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目标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能够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宏观经济现象做出分析,能够利用所学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所面临的问题。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1-1、4-1、4-2、9-1、9-2、11-1、11-2,对应关系如表所示。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指标点目标1目标2目标3毕业要求1-1√196毕业要求4-1√√√毕业要求4-2√毕业要求9-1√√√毕业要求9-2√√毕业要求11-1√毕业论文11-2√√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导论1.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基本要求(1)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2)熟悉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3.重点难点(1)主要宏观经济概念与变量;(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二)国民收入的核算1.教学内容(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2)名义GDP和实际GDP;(2)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国民收入核算的一系列基本概念:GDP、NDP、NI、PI、DPI;(4)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储蓄-恒等式。2.基本要求197(1)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纠正;(2)能够解释GDP以及国民收入核算的一系列基本概念;(3)能运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的核算;(4)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重点难点(1)GDP的内涵;(2)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基本总量指标及其关系;(3)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教学内容(1)均衡产出;(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3)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4)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5)乘数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各种乘数。2.基本要求(1)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中的基本概念,包括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2)掌握均衡产出的概念,会计算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3)掌握各种乘数的概念,会计算各乘数,能够运用乘数理论分析相关宏观经济问题;(3)了解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3.重点难点(1)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3)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各种乘数。198(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1.教学内容(1)投资的决定: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投资边际效率曲线;(2)IS曲线: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3)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流动性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4)LM曲线: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5)IS—LM模型分析:均衡及其变动。2.基本要求(1)了解投资的决定,货币的供给;(2)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能够分析均衡利率及其变动;(3)掌握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会推导IS、LM曲线;(4)掌握IS-LM模型的均衡及非均衡特征,会利用IS-LM模型求解均衡并分析均衡的变动。3.重点难点(1)IS曲线及LM曲线的含义及推导;(2)IS曲线及LM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3)IS-LM模型的均衡分析及其均衡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