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3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由Funnydoudou编辑http:///funnydoudou1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Ⅰ、中国古代的思想一、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历程1.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创立了儒家学派.(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逐渐形成了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时间思想主张历史地位思想影响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其他孔子春秋时期“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礼”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学思结合、当仁不让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孟子战国时期仁政学说和“民贵君轻”思想;性善论;重义轻利思想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列为“四书”之一;被称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荀子主张礼法并施“性恶论”自然观: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2、儒学独尊(汉武帝时)—董仲舒的新儒学(1)原因:①经济发展,中央集权制巩固,大一统局面形成,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②董舒的新儒学融合了阴阳家的思想和大一统的思想,以”天人感应”为基础,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特点:①来源:基础是早期道家思想,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②基本内容:强调“无为”,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①以”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②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实质:以神学为外衣,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5)影响:A.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限制君权的过度膨由Funnydoudou编辑http:///funnydoudou2胀。②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使儒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消极影响:新儒学的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它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3.宋明时期:理学出现,将儒家思想发展到顶峰。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道、佛两教的合理成分,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1)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②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③唐宋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发展了儒学。(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A.代表人物:二程;朱熹B.思想主张:①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②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获得“理”。③伦理观: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C.发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确立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陆王心学A.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B.思想主张:■陆九渊:①宇宙观:“心即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方法论:“发明本心”,通过进行内心的反省来获得“理”■王守仁:①宇宙观:“致良知”,良知即是我心,就是“理”②方法论:获取“理”的方法是克服私欲,回复良知(3)理学的影响和评价■地位:理学是对以前儒学的更新与丰富,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并传至海外,扩大了儒学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实质: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影响:①积极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促进作用。②消极影响: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附表: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比较表比较角度学说二程理学朱熹理学阳明心学理的不同解释“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主张理先气后“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