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二、研究内容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出版(美,桑代克,1903)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内容扩充;尚未行独立理论体系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内容趋于集中,注重为学校服务形成独立理论体系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教育心理学大纲》的主要内容人的本性学习心理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个别差异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2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4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涵义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的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1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心理发展的阶段2、少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3、青少初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心理发展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6、71112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少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1、12岁—14、15岁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4、15岁—17、18岁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1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1、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发展水平学习准备新学习促进发展学习准备2、关键期(劳伦兹)指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关键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皮亚杰)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2、前运算阶段(2—7岁)2—7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是普遍存在的,思维的发展由低一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过渡,这种顺序不可逆转和跳跃;并非所有的人在所有的认知领域都能达到形式运算阶段,三种典型的思维形式在个体身上是整合的。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尚未内化,感觉和动作分化早期主要是被动反射,逐渐习得用外化动作来表达思维,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不能守恒:单维思维(集中偏向)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不合逻辑的推理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念形成多维思维(去集中偏向)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具体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思维彻底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在抽象意义上进行认知形式思维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2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宜的内容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初级概念二级概念抽象概念规则等适宜的途径发展口头语言直观教学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3、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学生发展的可能水平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教学应该适应最近发展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