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doc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46ChemicalPropellants&PolymericMaterials2007年第5卷第1期研究与开发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谢富春1,胡治元1,余东升1,朱长春2(1.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材料工程系,河南洛阳471023;2.洛阳吉明化工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12)摘要:以聚醚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1,4,4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分别对预聚反应时间、温度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并对影响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几个因素如预聚体中NCO质量分数、水分含量、CO与OH摩尔比、N聚醚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后熟化时间等进行了研究。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5)℃,预聚反应时间1.5 ̄2h。聚醚多元醇含水质量分数<0.05%,NCO与OH摩尔比1.00 ̄1.03,后熟化时间≥4h。关键词:聚醚多元醇;聚氨酯;弹性体;预聚;合成中图分类号:TQ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91(2007)01-0046-04聚氨酯弹性体(PUE)又称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是一种主链上含有较多氨基甲酸酯基团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一般由聚醚、聚酯和聚烯烃等低聚物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及二醇或二胺类扩链剂逐步加成聚合而成;其结构可用“软段”和“硬段”来描述,聚醚、聚酯或聚烯烃等多元醇构成软段,二异氰酸酯、扩链剂构成硬段。由于软段和硬段之间的热力学不相容性,软段及硬段能够通过分散聚集形成独立的微区,具有微相分离结构[1]。软段提供PU材料的弹性、韧性及低温性能;硬段则提供PU材料的硬度、强度和模量性能。它是一种介于一般橡胶与塑料之间的弹性材料,既具有橡胶的高弹性,又具有塑料的高强度,它的伸长率大,硬度范围广。它的耐磨性、生物相容性与血液相容性特别突出;同时,它还有优异的耐油、耐低温、耐辐射和负重、隔热、绝缘等性能。因此,PUE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由聚醚多元醇构成软段的PUE具有独特的耐腐蚀、耐水解、抗挠曲和良好的粘接性,在特种高分子材料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其结构中既含有羰基又含有氨基,可和许多极性基团相互作用,形成氢键等,因此具有极其优良的吸附粘接力,兼有柔韧性、耐磨性及较高的断裂强度,因而广泛应用于木材、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等领域。(BDO):工业级,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工业级,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二甲基甲酰胺(DMF):工业级,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1.2样品制备1实验部分1.1原材料聚乙二醇(PEG-1000、PEG-1500、PEG-2000):工业级,日本三菱产品;1,4-丁二醇1.2.1聚醚脱水将PEG加入三口瓶内,升温并抽真空,在内温为105 ̄110℃、真空度133.3Pa条件下脱水1.5h,然后冷却至50℃以下,放入干燥的容器内密闭保存备用。1.2.2合成预聚体在干燥的三口瓶中按配方量准确加入PEG和MDI,搅拌均匀后升温到80 ̄85℃,每隔15min取样测定NCO质量分数,直到测定值基本不变时即为反应终点。1.2.3PUE制备将预聚体降温至60℃,加入已熔化的BDO迅速混合,待温度升至80℃,停止搅拌,抽真空脱泡5min,再倒入已预热的标准模具和聚四氟乙烯盘中,110℃下熟化3 ̄5h。1.3预聚体合成的分析方法聚醚中的水分用卡尔?费休法测定,执行GB12008.6―89标准;预聚体中NCO质量分数用二丁胺法测定,执行HG/T2409―92标准。1.4样品性能测试硬度:执行GB531―1999标准,采用LX-A型硬度计,上海六菱仪器厂;黏度:执行GB/T2794―1995标准,采用NXS-收稿日期:2006-09-05作者简介:谢富春(1980-),河南郸城人,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应用。电子信箱:xie8086@126.com谢富春等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4711A型黏度计,成都仪器厂;软化点:执行GB4507―1999标准,采用SYP-4202-I型沥青软化点测定仪,上海吉昌地质仪器有限公司;力学性能:定伸强度(GB/T12824―2002)、拉伸强度(GB/T528―1998)、撕裂强度(GB/T529―1999)和断裂伸长率(GB528―82),测试条件为室温25℃、湿度55%、拉力机加荷速度100mm/min,采用LJ-5000N拉力机,承德试验机厂。NCO反应生成脲,使NCO含量明显低于理论值很多,体系的黏度也比80℃时大,只是尚未出现明显凝胶效应。可见控制预聚温度为(80±5)℃、反应时间1.5 ̄2h是合适的,可保证反应顺利进行。2.2红外光谱(FTIR)分析PUE的FTIR谱图示于图2。2结果与讨论PEG与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