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7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根据《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及学院文件的有关精神,为了加快经管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和建设,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现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设计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在连锁经营、市场营销、财经、贸易、加工、物流以及政府、教育、医疗、保险、银行、证劵等行业从事财务、市场营销、证券操作、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连锁经营管理及信息系统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规模、结构、质量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办学宗旨,注重内涵发展,力求满足成人多样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提高各类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连锁经营管理树立适应新时期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坚持把以知识传授、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念上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一定的人文教育课程和内容,使连锁经营管理培养的人才善于处理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会与他人合作;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环境,重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构筑成长的平台。完成从学科式教学理念到专业职业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积极推行模块化课程教学,建立专业课模块全部实施项目教学。改革传统的依赖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探究式教学及情景教学等适合突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为一体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实行由知识教育向知识和认知教育转变,由传授技能向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以创新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培养特色人才,积极推行“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遵循内培外引、专任和聘任结合的原则,特别加强培养青年教师,使之具有中高级职业技术证书和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下,推进专业中各支撑专业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依据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和各专业教师结构,在3年内将建成一支能够引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群各专业,具有较高水平教学、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到大型企业进行工程培训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尽快提高他们的学术科研水平;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三)建立一支来源、数量稳定,企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广揽人才,建立来源、数量稳定,生产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兼职教师信息资源库。聘请在企业具有丰富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校任教。这些教师了解企业,深入基层,实践经验丰富。通过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和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四、连锁经营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一)课程设置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且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编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在工学结合的原则指导下,以工学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对其课程进行如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工学模块课程等设置。公共基础课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体育》、《经济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专业应用文写作》等,所开课程课时占全部课时的接近30%。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专业基础课教学是学生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各个岗位对专业技能、知识、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