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9、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句。读懂文意。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3.积累文言词汇和常识。【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2.整理字词3.问题导航:概述文章大意。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知识链接: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清建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家长签字: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更()定拥毳()衣强()饮与余舟一芥()沆砀()雾凇()铺毡()挐()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自学互学】一、自主先学1.朗读课文(学习方式建议:自由朗读)2.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学习方式建议: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有疑问的做上标记。)二、交流展示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当堂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4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余挐一小舟(4)上下一白________(5)惟长堤一痕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7)雾凇沆砀______(8)余强饮三大白2.翻译下列句子。(2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4分)一:上下一白________长堤一痕________更:是日更定________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是:是日更定________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总结评价】一、重点知识(重要文言现象)梳理(可选用表格、知识树、文字梳理等方式)二、学生自我评价环节分数课前预习自学互学当堂检测总分得分得分率【练习巩固】一、熟读课文,复习翻译。二、背诵课文。三、阅读文段,完成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5.“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2.弄清写景、抒情、叙事、写人之间的关系。3.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白描手法。【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2.默写课文。3.问题导航。读课文,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评价张岱。并找出相关语句验证。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家长签字:二、预习检测1.背诵全文2.请解释“独”“强”“痴”三个字在文中的内涵。【自学互学】一、自主先学1.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活动方式:抢答)2.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活动方式:勾画句子,体会)3.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活动方式:思考,归纳)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活动方式:勾画,点评)二、交流展示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