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doc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化学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研究。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目光都会集中在教师身上,若此时教师的活动比较平淡缺乏吸引力,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到与上课无关的活动中去。而教师在教学时如能设法设置疑问,刺激学生思维,必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思考的气氛中轻松记忆,从而使烦琐、孤立的性质变得条理分明。例如讲有机物性质时,设疑:为什么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苯却能使之褪色?为什么乙醇的结构是ch2—ch2—oh,而不是ch3—o—ch3?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用哪些事实可证实乙酸是一元弱酸?再如在学习“胶体”性质时,设疑: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放映电影时,当一束汇聚的光射到屏幕上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圆锥形光柱?为什么fe3+盐可以止血?豆腐是怎么制成的?为什么用钢笔去吸不同的墨水时,钢笔易堵塞?在“酯化反应”的教学中,可设疑:酒为什么越酿越香?在求h2so4和水混合体积时的计算时,可设疑:数学中1+l=2,在化学中这种计算方式一定正确吗?在学习“亚硝酸盐的性质时”,可设疑:在腌制腊肉、香肠等时为使肉色鲜红而加少量的火硝,这种做法科学吗?……这些疑问,能够激发学生寻根究底的欲望。二、采取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笔者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由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层层深入地组织教学。例“盐类的水解“教学过程。1.盐类水解的定义及书写教师设问: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都可以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从而改变纯水的ph,那么向纯水中加入盐呢?学生分组实验:用ph试纸测定0.1mol·l-1的ch3coona、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学生自学及讨论:(1)引起盐溶液有不同酸碱性的本质是什么?(2)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关系是什么?(3)盐类的水解反应与中和反应有何关系?(4)观察0.1mol·l-1al2(so4),溶液是否有沉淀?0.1mol·l-1na2co3溶液是否出现气泡?学生自学及讨论:(1)盐类水解的程度如何?(2)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应如何表示?应注意什么问题?师生归纳:(1)盐类水解的过程、定义。(2)从组成盐的离子分类去判断盐能否水解。(3)盐类水解的特点。(4)掌握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式规律。应用矫正:通过学生的应用训练改正错误,强调水解特点,让学生引起注意。2.盐类水解的强弱比较教师设问:同类组成的盐(同浓度),其溶液酸碱性是否有差别?学生分组实验:(1)用ph试纸测0.lmol·l-1ch3、coona和na2c03溶液的碱性,并分析思考造成差异的原因。(2)用精密ph试纸测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的溶液的碱性,并分析思考造成差异的原因。师生归纳:(1)影响盐类水解程度大小的内因:盐中存在弱根离子,而且对应的弱酸或弱碱电离程度越小,对应的弱根离子就越容易水解。(2)弱酸的酸式盐在水解的同时还会电离,所以造成同浓度正盐与酸式盐的水解程度有差异。应用矫正:通过习题的训练矫正错误,加深理解,培养应用能力。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教师设问:水解平衡是否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学生分组实验:(1)将滴有酚酞的ch3coona溶液加热。(2)将lmol·l-1fecl3溶液加热后再滴入少量hcl溶液。(3)向nahco3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al2(so4)3浓溶液后,观察并论证产生的白色沉淀和气体的确切成分。总结出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外因素(表略)。应用矫正:通过相应的习题训练,培养解题思维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盐类水解规律:(1)有弱可水解,强者不水解:弱者才水解,越弱越水解。(2)”可逆”中间连,气体沉淀无;多元弱酸根,记清分步解。(3)加热和加水,可以促水解;加酸或加碱,水解平衡移。三、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完成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让学生完成教材里要求的全部实验,还经常性改进演示实验或变演示为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fe(oh)2的制备,笔者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1)先分析课本上演示实验的缺点,然后让学生提出有无更好的方法能长久得到明显的fe(oh)2沉淀。(发散学生的思维)(2)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分析要长久得到fe(oh)2沉淀的条件:naoh溶液中必须没有空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