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1、相对指标是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如计划完成程度,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性别比例等。2、相对指标有无名数和有名数两种表现形式。无名数常以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万分数表示。二、相对指标的作用1、利用相对指标,可以较清楚地反映现象内部结构和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对现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和说明。2、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取得可以比较的基础。3、相对指标是经济管理、指标考核以及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分析的工具。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一)结构相对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2、计算公式:3、结构相对指标的主要作用:(1)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还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利用情况。(三)比较相对指标1、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期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2、计算公式(四)动态相对指标1、动态相对指标是表明某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2、计算公式[例4—3]我国的汽车产量(万辆)1978年为14.91,1990年为51.40,1995年为145.27,2000年为207.00,2008年为934.55。求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分别为:934.55÷14.91=62.68934.55÷51.40=18.18934.55÷145.27=6.43934.55÷207.00=4.51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汽车产量在改革开放30多年内增长了61.68倍,近18年增长了17.18倍,近13年来增长了5.43倍,2008年比2000年增长了3.51倍。(五)强度相对指标1、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2、计算公式[例4—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26583万人,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求强度相对指标。人口密度=126583÷960=132(人/平方公里)[例4—5]2010年某地区有医院、卫生院223个,医生1.02万人,医院床位数1.41万张,人口412万人,求强度相对指标。每千人口医生数=10200÷4120=2.48(人)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14100÷4120=3.42(张)平均每一医院服务人口数=(412×10000)÷223=18475(人)3、强度相对指标的主要作用:1.强度相对指标能够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弱程度,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2.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或普遍程度,如人口密度、商业网密度等。3.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条件或效果。如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吨/立方米、天),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额。4、强度指标的正指标与逆指标(六)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1、计划完相对指标是现象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之比。2、基本计算公式3、具体计算公式(1)计划数为绝对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2)计划数为平均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3)计划数为相对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例4—7]某企业计划规定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要比2000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是提高5%,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100%+5%)/100%+4%×100%=105%/104%×100%=100.96%[例4—8]某企业计划规定2010年的可比产品成本比2009年降低5%,实际执行结果是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了6%,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该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100%-6%)/(100%-5%)×100%=(94%/95%)×100%=98.95%4、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5、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检查6、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依计划任务数的规定不同,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方法。(1)水平法[例4—9]某企业“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规定甲种产品产量2010年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