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史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药发展史培训课件.ppt

中医药发展史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药发展史(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华医学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先民实践,积累经验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医学知识,整理升华专业医生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1)理论框架的建立《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引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藏象经络理论。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2)治疗技术的发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隋·巢元方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编撰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他对医德的论述,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2.宋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攻邪派。代表作有《儒门事亲》。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代表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清叶香岩先生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对湿热病的病因、症状、传变规律、治则治法等做了简要的阐述。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瘀血理论的发展4.近代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