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三、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四、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五、课前准备:(1)、红色和透明纸片各两张,分别用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禁止近亲结婚1、复习导入:(1)展示教材P3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片,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这个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过度至P33“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过程”。(2)在以上基础上提问: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以此情景引出课题.2、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遗传学奠基人,也为后面情感教育做准备。(2)、孟德尔杂交实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杂交实验现象:纯种高、矮豌豆杂交后代(子一代)都是高茎;引导学生逐一分析:①纯种高、矮豌豆杂交,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高的性状?②子一代基因型分析(完成填空)。此处需要教师引导。3、分析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1)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来分析课前引入时“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4、禁止近亲结婚(1)、引出近亲:承上:两种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简单介绍:(1)、图片展示白化病,红绿色盲(2)、解释近亲,分析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性大的原因;(3)、近亲结婚的危害—-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提问:怎么样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呢?学生:近亲不能结婚。教师:是的,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1、带着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疑问进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内容的学习.1、学生了解孟德尔之后,带着疑问“为什么他就被称为遗传学奠基人"进入其最有名的豌豆杂交实验分析;2、积极参与分析第一个杂交实验现象:纯种高、矮豌豆杂交后代都是高茎。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之后回答: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其中,子一代中所表现出来的“高"为显性性状,“矮”为隐性性状,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1、积极利用刚学的知识解答课前“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1、观看“白化病”的视频,对于隐性遗传病有所了解,并且知道其致病原因;2、积极分析“哪些人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3、懂得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近亲结婚使父母双方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增大,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也就增加。1、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其感觉可以“学以致用"。2、顺理成章的过度到新知识的学习。1、教师通过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显性”和“隐性”的含意;另外,第一个实验现象的分析,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首次接受“基因分离和组合过程”的学生觉得更加形象具体,为第二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做准备.1、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1、通过图片,在了解白化病发病原因的同时又可以感性的接触到患者日常生活中所要遇到的困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