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水库上坝址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市某水库上坝址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重庆市某水库上坝址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前言XX水库电站工程位于重庆市XX县,长江左岸支流XX河上游段一级支流XX河上,XX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渝鄂交界的XX县XX坪,于徐家镇下游5km处与XX河汇合,始称XX河。上坝址(七姊妹峡)以上XX河主河道长16km,河道平均比降32.8‰。坝址区属重庆市XX县XX乡,有上、下二个比较坝址,上、下坝址相距1.0km,引水至燕子坝处建厂发电,下坝址位于XX乡XX村凉风垭。下坝址方案已由福建省XX市XX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于2004年进行了勘察设计工作,并于同年10月提交了《重庆市XX县XX水库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区交通较为方便,距XX乡场镇约3.5Km,徐家镇33.0Km,XX县城73.0K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2km2,上坝址水库正常蓄水位758.00m(黄海高程,下同),水库回水长7.0km,相应库容2805万m3;电站采用引水式发电,引水线路长4188m(上坝)、3185m(下坝),装机2×0.25万KW。2005年10月,受重庆市XX县XX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甲方)委托,重庆XX水电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乙方)承担XX电站水库上坝址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重庆三峡水电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于10月上旬对水库的成库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表调查工作,于10月下旬拟定勘察方案,11月上旬进场,目前完成了平硐勘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坝址区的钻探、物探等工作。勘察工作完成工作量详见表0-1。表0-1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主要勘测工作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工作内容比例尺单位工作量1测量地形图测量1:2000km23.04地形图测量1:200km20.5152地质水库区域地质测绘1:25000km290库区岩溶水文地质测绘1:10000km238.5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测绘1:5000km25.0天然石料场工程地质测绘1:2000km2地质剖面测绘上坝址1:500km/条0.4/3下坝址条4下坝址、厂房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15上坝区工程地质测绘1:200km20.5153勘探钻孔上坝址m/孔332.93/7下坝址m/孔212.85/5平硐m/硐80.3/2钻孔声波测试m/孔194/3平硐地震波测试m/硐80.3/24试验钻孔压水试验上坝址段/孔44/5下坝址段23注水试验次9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组5岩石薄片鉴定组22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组9水质简分析上坝址组3下坝址组2地下水示踪连通试验组2砂、砾料质量检测组21区域地质概况1.1地形地貌XX电站工程区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地形受构造控制,山脉顺构造线呈东西向延伸,背斜呈山,向斜呈谷,山顶高程多在1200~2300m间,区域最高峰为工程区北西向,XX县与陕西省交界处的XX坪,高程为2495.4m;区域内河流发育受岩性、构造控制,除XX河下游干流及XX河为横切构造线呈由北向南发育外,其余河流发育方向与山脉延伸向一致,由西向东呈羽状发育,以纵向谷为主,谷底高程最低点为徐家坝处,XX河由西向东转折为由南向北横切构造线部位,高程410m,属中深切割中山地形。水系则垂直或平行山脉走向呈羽状分布。XX河大部分地段两岸岸坡陡峻,山体雄厚,山峦叠障,河流横断面多为深切“∪”型或窄“V”型峡谷,相对高差300m以上。根据本区地貌特点,可细分为河流地貌、侵蚀——构造地貌、构造——溶蚀侵蚀地貌及构造——溶蚀地貌四种类型。(1)河流地貌呈带状分布于河谷区,由于岩性的差异,并受构造的影响,各河谷段地貌有一定的差异;XX河在高竹乡场镇以上部分出露Zan凝灰质砂、页岩类,河谷较为开阔,两岸分布阶地、高漫滩,两岸坡坡度为20~45°,河谷断面呈宽缓“V”形;高竹乡场镇以下部分为T1j碳酸盐类岩层,河谷往往较为狭窄,两岸岩层陡立,谷底阶地不发育,河谷断面呈“U”形。(2)侵蚀——构造地貌受构造控制,分布于高竹乡场镇以北及XX河中下游左岸峰顶的康家坪~铜罐沟冲断(F1)以北,峰顶高程多在1000~1500m间,相对高差大都在500m以上,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统南沱组(Zan)凝灰质砂、页岩类非可溶岩地层,地貌特征为侵蚀——构造中切割中低山地貌。(3)构造——溶蚀侵蚀地貌高竹乡场镇以下,康家坪~铜罐沟冲断(F1)以南与XX河河谷间区域出露三叠系下统(T1j)碳酸盐岩类地层,构造上表现为单斜地层,且有数条次级小断裂发育,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角砾灰岩、含泥质条带状灰岩、白云岩,强可溶、中等可溶岩及部分弱可溶岩类呈互层状产出,岩层倾角较大,受断层的阻隔作用,连续性岩溶不发育,在地貌上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峰顶高程多在1000m以下,主要以侵蚀地貌为主,冲沟密布,溶蚀地貌不明显,仅分布有少量溶峰、小型溶槽地貌,而漏斗、洼地、落水洞及溶洞等不发育。相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