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体与钢的退火.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32.3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珠光体与钢的退火.pptx

珠光体与钢的退火.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铁碳合金经奥氏体化后,如果以慢速冷却,具有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将在略低于A1的温度通过共析转变,分解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双相组织,即珠光体,这种转变称为珠光体转变。如冷却速度较快,奥氏体可以被过冷到A1以下宽达200⁰C左右的高温区内发生珠光体转变。钢铁材料在退火、正火时,都要发生珠光体转变。主要内容/根据Fe3C的形态不同,珠光体主要分为——片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a.片状珠光体片层间距——依片间距不同分为P、S、Tb.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一般在两个奥氏体A1和A2的晶界上形核,然后向与其没有特定取向关系的奥氏体A2晶粒内长大,形成珠光体团。先共析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晶体学位向关系:铁素体与奥氏体的位向关系:渗碳体与奥氏体之间晶体学位向关系:先共析渗碳体与铁素体位向关系:渗碳体与铁素体位向关系:珠光体转变的驱动力是珠光体与奥氏体的自由能差。由于珠光体转变温度较高,原子能够长距离扩散,珠光体又是在晶界形核,形核所需的驱动力较小,所以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即可发生珠光体转变。a.珠光体转变热力学b.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综上:珠光体形成时,纵向长大是渗碳体片和铁素体片同时连续地向奥氏体中延伸,而横向长大是渗碳体片与铁素体片交替堆叠增多。/随珠光体形成温度降低,渗碳体片和铁素体片逐渐变薄缩短,同时两侧连续形成速度及其纵向长大速度都发生改变,珠光体群的轮廓也由块状逐渐变为扇形,继而为轮廓不光滑的团絮状,即由片状珠光体逐渐变为索氏体或屈氏体。片状珠光体形成时碳的扩散珠光体的分枝长大c.粒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σcem/α//////////块状//过共析钢先共析相形态////wC=0.78%wMn=0.63%奥氏体晶粒度为5.25级的共析钢随着过冷度的增大(转变温度的降低),奥氏体与珠光体的自由能差增大,形核率有增大的趋势。但随过冷度的增大,原子活动能力减弱,扩散系数减小,使形核率有减小的倾向。与时间的关系:I随等温时间增大而增大,随时间延长,晶界上形核位置达到饱和,I急剧下降到零;v与时间无关。转变前有孕育期;等温温度从A1点逐渐降低,孕育期逐渐缩短,到最短(C曲线鼻尖),再到增长;转变温度一定时,转变速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达到极大值(转变量为50%时),逐渐降低直至转变结束;4.3.3CCT图中的P转变4.3.4P转变的影响因素合金元素推迟珠光体转变的作用,按大小顺序为:Mo、Mn、W、Ni、Si。合金元素对P转变动力学的影响机制三)奥氏体晶粒度晶粒越细,有利形核的晶界越多,P形成速度越快//主要原因是由于铁素体与渗碳体片薄时,相界面增多,在外力作用下,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增大,而且由于铁素体、渗碳体片很薄,会使钢的塑性变形能力增大。珠光体团直径减小,表明单位体积内片层排列方向增多,使局部发生大量塑性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既提高了强度,又提高了塑性。粒状P常常是高碳工具钢在切削加工前要求预先得到的组织形态。碳钢和合金钢的冷挤压成形加工,也要求具有粒状P组织。GCr15轴承钢在淬火前也要求具有细粒状P组织,以保证轴承的疲劳寿命。////4.5.2钢中碳化物的相间沉淀4.5.2钢中碳化物的相间沉淀相间沉淀组织相间沉淀组织相间沉淀机理相间沉淀机理相间沉淀机理相间沉淀条件相间沉淀钢的强化机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