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德宏州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结合我州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特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地质灾害的现状与危害(一)分布德宏州属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破坏性强和群发性的特点,常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滑坡、泥石流是我州较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大盈江流域一带,梁河县、盈江县及陇川县的户撒乡一带最为严重。据排查统计,全州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63个,其中严重隐患点257个。(二)成因德宏州属低纬山原地区,山地面积占89%,海拔高差大。在地质构造上属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中段西支部份,是藏滇地槽褶皱系的横断山地槽褶皱带的一部份,州内褶皱断裂相当发育,泸水—瑞丽大断裂、畹町大断裂、大盈江断裂斜贯全州,不良地质作用异常强烈,且80%的国土面积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和片麻岩,在亚热带的气候条件下,极易被风化,形成不稳定岩土体,脆弱的地质环境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州的气候类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汛期(5—10月)暴雨和单点暴雨发生频繁,高强度的降雨过程是激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增加,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的活动和危害。(三)2008年地质灾害简况2008年全州共发生地质灾害95起,其中达到统计标准的60起,因地质灾害共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302.88万元。与2007年相比,突发地质灾害的规模明显偏高。2008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强降雨激发灾害明显,地震加剧地质灾害隐患的发展。一年来,我州经历的大雨、暴雨天气较多,且降雨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关系密切,6—8月是我州地质灾害的高发期,7月发生灾害22起,其中达到统计标准的14起,8月发生灾害20起,其中达到统计标准的15起,11月因我州经历了一次强降雨天气,发生灾害26起,其中达到统计标准的17起。虽然灾情较重,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及全州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08年,全州共紧急组织转移避险群众5607人次,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起,直接避免34人伤亡,其中,盈江“8·20”“8·21”地震后,仅盈江县就组织转移避险群众5000人次,地震灾区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二、2009年地质灾害预测(—)200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依据1.2009年降雨趋势预测。据德宏州气象台预测,2009年5月全州降雨量正常至偏多,主汛期6—8月总雨量全州稍偏多,多单点性大雨、暴雨等强降水天气,容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近年来我州中小型水电站开发和小型矿山开发等建设工程都有较大的增长,开发建设工程对地质环境扰动较为强烈,有部分中小电站和矿山,缺乏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资金,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一定的诱发因素。3.据地震局资料,汶川地震发生后,未来几年云南省将进入地震活跃期,地震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发生强震可能诱发次生地质灾害。根据以往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的相关分析,5级及5级以上的地震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4.2008年盈江“8·20”“8·21”地震和瑞丽“12·26”地震后,不同程度影响了我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导致山体松动、开裂,使部分隐患点出现险情加重或异常情况,有的几年未动的滑坡体又出现了新的滑动迹象。震后全州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5个,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不同程度的加剧了活动,增加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二)200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结论德宏州2009年地质灾害易发期是5—10月,发生的频度将较常年偏高,特别是主汛期(6—8月)是降雨高峰,若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有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防灾形式严峻。灾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龙江—芒市河—瑞丽江区域,包括:潞西市芒市镇象滚塘—中东—回贤环坝区一带、江东乡—五岔路—轩岗乡一带、风平镇白水河—平河一带、西山乡红丘河沿线、遮放镇翁角—拱令一带;瑞丽市畹町城区、户育乡、勐秀乡;陇川县城子镇—护国乡一带、勐约乡。槟榔江—大盈江区域,包括:梁河县平山乡—小厂乡—大厂乡一带、杞木寨、遮岛镇—囊宋镇一带及河西乡;盈江县支那乡—新城乡沿槟榔江沿线、苏典乡—勐弄乡一带、油松岭乡—姐冒西部、昔马乡、铜壁关乡—那邦镇一带;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