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常识.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戏曲常识.ppt

中国古代戏曲常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梅戏《天仙配》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被称为“百戏之祖”。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黄梅戏: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感天动地,千古奇冤--《窦娥冤》四百年的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古典浪漫爱情的终结--《西厢记》《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做,写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经历,二人经历悲欢离合,最终在国破家亡之际见面于道观中,从此参透了世间俗事,各自入道。此剧在描写男女爱情之余,又穿插了南明灭亡的整个过程,“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表明了作者对明朝的怀念和历史的思考。编后寄语:愿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每一颗心灵靠得更近愿浸润于文学之中的心灵更加平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