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福州江阴电厂(2×600MW)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电福州江阴电厂(2×600MW)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国电福州江阴电厂(2×600MW)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电福州江阴电厂(2×600MW)新建工程(项目编号:GDCX-SGZB-07-30)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编号:GDCX-SGZB-07-30)发包人: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承包人: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工程局一、工程概况1.1前言国电福州江阴电厂(2X600MW)新建工程规划容量3200MW,一期工程安装两台600MW机组。经各阶段的审查,本工程粉煤灰渣采用干除灰系统,湿法脱硫工艺,脱硫副产品为石膏。与工艺相配合,采用干贮灰场,灰渣及石膏采用汽车输送至灰场。一期工程年产灰渣量27.38X104吨,石膏量5.2X104吨(约6.5X104m3)。本灰场为工程初期灰场,按照贮放一期工程2台600MW机组4年灰渣量设计。为便于综合利用以及满足环保要求,东港灰场分为灰渣场和石膏场,场内灰渣和石膏分区堆放,并用分隔堤分开,南侧部分作为灰渣场,北侧部分用作石膏场。1.2灰场区域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江阴岛东部的东港西侧存在大片的滩涂,目前基本未规划为工业用地,滩涂上主要为无围垦的海产养殖。电厂拟在东宵村、东峰村与下岭口村之间的海域滩涂地上进行围垦,建造粉煤灰渣及石膏的贮放场。初期贮灰场距离球尾电厂厂址约0.6km。1.2.1东港灰场地形条件灰场位于江阴镇赤厝村附近的滨海滩涂和浅海海域地带,灰场南端距电厂北端约0.6公里。灰场西侧为海积台地,台地上为茂密的防风林,其间分布有众多海蚀凹坑,凹坑内积水并长有水草。灰场内从浅海海域过渡到滩涂至海积台地,地形平缓开阔并呈渐变过渡。台地北高南低,海岸北端约三分之一岸线为自然形成的海蚀崖,由北向南崖高为1.0~2.5米。局部崖壁上有自然形成的小型冲沟。崖壁岩性为花岗岩残积土和全~强风化花岗岩。崖上台地地面标高6.0~8.0米。南端三分之二海岸线为滩涂与台地之间人工堆砌的防浪堤。防浪堤高出地面约1.0米,防浪堤标高约4.0~5.0米,剥蚀台地地面标高4.5~6.5米。滩涂及海域地面标高为4.0~-4.0米之间。另外,在灰场东北角海域地带还零星分布有花岗岩残积土礁石。1.2.2东港灰场地质条件1.2.2.1东港灰场地质构造及地震灰场与电厂处于同一构造带,位于华南地块武夷山——戴云隆起褶断带的东南部,其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九龙山断裂及高岭断裂位于灰场以北3~5公里,属于非全新活动性断裂,对场地稳定性无影响,灰场场地内无断裂构造,区域地质稳定。灰场处于东侧之浔头岩体上,该岩体为燕山早期侵入岩,NW向和NE向共轭陡倾角裂隙较发育。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及《国电福州江阴电厂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特征周期为0.45s。灰场场地地基土为中软土,上部覆盖层厚度大于3.0米,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1.2.2.2东港灰场岩土构成根据本次勘测结果,场地内地层主要为:海积砂土、淤泥(质土),冲洪积和坡积粘性土,花岗岩残积土及风化花岗岩等。各层岩土按成因和力学性质分层叙述如下:(1)海积层(Q4m):①1层海积砂:主要为中粗砂~粗粒砂,褐黄色、稍湿~饱和、松散,含少量贝壳,该层厚0.6~1.6米,近岸边的滩涂广泛分布。①2层淤泥(质)土:深~黑灰色,软塑~流塑。含少量有机质,混5~15%的中粗砂或粗砾砂,厚0.6~3.2米,多分布在滩涂和海域浅表层。(2)冲洪积及坡积层(Q4cal-pl):②层软-可塑粘土、粉质粘土及砂质粘土:褐黄、褐红色,多为可塑,局部段夹软塑夹层。其中砂质粘土含15~25%的中粗砂。该层厚0.8~2.4米,普遍分布在场地的中上部,多位于①2层淤泥(质)土以下。厚度为0.4~6.9米,平均厚度为3.06米,平均埋深为2.14米。②1层硬塑状粘土、粉质粘土及砂质粘土等:褐黄~浅黄,硬塑状,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和砂质粘土,砂质粘土中含15~45%的中粗砂。该层厚0.6~3.1米,平均厚度为2.12米,平均埋深4.28米。仅分布在场地中部分地段。②2中粗砂混粘性土:褐黄~浅黄,稍密,湿~饱和。零星分布在②层底部,本场地仅分布在S620和S621孔中,平均厚度3.1米。(3)花岗岩残积层(Q4el)灰场场地内花岗岩残积土广泛分布,主要以砂质粘性土为主,局部为砾质粘性土。灰白、浅红、灰绿色,可塑~硬塑,局部夹软塑夹层。主要由长石风化的次生粘土矿物和石英颗粒组成,>2mm的颗粒含量5~20﹪。该层受风化岩表面起伏影响,厚度变化较大,根据土的状态由可塑(夹软塑)渐变为硬塑,自上而下分为以下两层:③1可塑(夹软塑)状花岗岩残积层土:标贯击数小于15击,平均埋深3.56米,平均厚度3.01米。③2硬塑状花岗岩残积层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