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规划原理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满骨架求满足骨架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满足管线布置要求满足景观要求满足城市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的要求。满足骨架要求联系、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组织城市景观主路—分区次路—街坊支路—组团满足交通运输要求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符道路系统完整,线顺畅线形顺畅、网络合理、分布均衡技术指标(路网密度、间距)利于实现交通分流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路有电交路灯线讯警灯供电视光缆电燃供工供供气水业水热用污雨气雨水水水地下管网专业管线共10种,部分地区根据产业需求增设工业用气管线。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生命线系统供水线路、供电线路、供热线路、供气线路交通线路疏散系统,道路、广场、停车场、公园绿地等防灾疏散道路主要是主次干道,红线宽度,通道两侧被堆埋后仍有7米车行通道消防系统、医疗应急救援系统、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城市道路网分类1942年到1944年,艾伯克龙比(Abercrombie)在主持制定大伦敦规划中首次系统地贯彻道路功能分类思想。1963年,柯林•布卡南在专著《城市汽车交通》中明确提出道路网分级组成的方法,并被英国、美国的《道路规划手册》采用。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同等级道路要求快速路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且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的联系。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公里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主干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联系,承担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任务。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功能,以承担城市分区内的集散交通为主支路主要承担近距离出行、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任务,以及联系集散道路、城市用地临街活动;部分支路还需设置公交线路城市道路网技术要求道路网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8%~15%。规划人口200万以上,宜为15%~20%。道路间距快速路快速路主干道700——1200米次干道350——500米主/次干路支路150——250米支路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快速路主路主干路次路次干路支路200万人以0.4-0.50.8-1.21.2-1.43-4上大城市200万人以0.3-0.40.8-1.21.2-1.43-4下大城市中等城市--1.0-1.21.2-1.43-45万人以上小干路3-43-5城市1-5万人小干路4-54-6城市<1万人小城干路5-66-8市主干路里程次干路里程支路里程老城区203743新市区513514开发区284329总体314029国家城市名称人均道路面积(m2/人)道路面积率%路网密度路网密度((km/km2)东京10.315.318.4横滨15.510.119.2日本大阪14.217.218.1名古屋22.817.618.1平均15.118.6纽约28.33513.1芝加哥45.923.418.6旧金山25.336.2美国洛杉矶50华盛顿43平均3215.9慕尼黑13.46.99德国柏林26法国巴黎2513.3英国伦敦238西班牙巴塞罗那888.815.811.2奥地利维也纳26156.28欧洲219.7道路断面形式单幅双幅三幅四幅路网布局类型方格网环状放射自由混合各类路网布局模式的特点?环路和放射路环路穿越截流进出截流内部疏解内环、中环、外环各起什么作用?放射路有助于满足车辆的直达要求,减少绕行距离;加强城市与外界、中心区与郊区新城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加强城市内外环线之间的联系。道路网布局规划的一般原则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确定。分片区开发的城市,各相邻片区之间至少应有两条道路相贯通。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七度地震设防的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的分离影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河流、岸线、地质、矿藏是影响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布局和形状对外交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