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猫巷****正德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珠海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部分:从所给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最适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共30小题,每题2分,满分60分。1.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2.“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3.“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佛道盛行、三教合一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展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6.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A.道教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7.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哪一思想主张将古代民本思想发展为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8.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派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9.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0.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11.“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这段材料出自下列哪一部历史文献A.《权利法案》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A.上帝B.罗马教皇C.马丁·路德D.贵族13.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14.“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A.反对泛滥的直接民主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C.赞扬专制制度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16.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17.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D.设议院,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