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组织引领书香满园―――奈曼第三小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典型范例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第三小学位于奈曼振兴大街东段明仁路西侧,服务区为华明社区、富康社区、福兴社区和鄂布根包冷、五福堂、和平、胜利、福兴地、太平六个行政村。现有教职工133人,学生总数2610人。学校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党支部充分借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内容实用、载体有效、方法科学”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增强了广大师生读书学习进取的信心,滋润了师生成长,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搭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构筑了平台。【主要做法】一、健全机制,组织保障,管理科学1.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以党支书记为组长,支部副书记为副组长,党支部委员、校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宣传发动、计划制定、联系讲座、安排学习、阶段考评等工作。2.建立组织学习机制。开展干部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党员带领的教研组学习活动,并实行四级网络化管理与学习,即:党支部(学校)——党小组(年级组)——教研组——个人,为创建方案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3.建立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效显著的党员,并把学习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年度考核和晋级晋职的重要条件,也为教师树立学习榜样。设立党员个人学习档案袋。每年将党员的案例反思、课堂教学实录、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教研成果等归入档案袋中,记录下个人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并作为年度考核及推优评优的依据。二、以制度为保障,开展生动鲜活的“六个一”活动。1.每月安排一次教师大讲坛;(提前一学期定人、定专题,身边的人,将身边的事)2.每月教师自读一本好书;(学校推荐、组内推荐、个人推荐)3.每月一次支部集中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定时间、地点、人员)4.每年寒、暑假,学校向教师推荐两本书籍,教师认真研读,撰写学习心得,开学初组织交流;(以课标为主,政治业务结合,开学后测试)5.双月安排一次专题学习讲座;(典型引领,内部树典型)6.每学期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和总结表彰。“六个一”活动推动了学习活动的进程,使读书学习常规化,制度化。三、以学促研,以研促教,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党支部把队伍建设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来抓落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通过建设一支志存高远、严谨笃学、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党员队伍,来带动全体教职工的学习积极性,走出一条专业化发展的新路。本学期组织多名教师到外地参加学习和培训,张冬梅、宋灵君老师到北京参加网络研修骨干教师培训;刘亚军、王晓宇老师参加吉林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孙海燕、孙淑梅老师参加通辽市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王艳红老师参加青岛市三说比赛。九月份我校迎接全市“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我校各方面的展示给与会的领导和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会后迎来许多兄弟旗县前来学习参观。全体教师积极做好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做好学时登记,认真完成规定的学时,积极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把“认真读书”列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内容,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与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挂钩。检查教师读书笔记、写教学随笔等情况,激发每一位教师动起来,勤读,勤思,勤写。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撰写“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其中读书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学校还努力搭建终身教育的平台,鼓励教职工提升学历层次,积极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四、成立青年读书班,构建教师成长的摇篮青年读书班是个由30多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成的学习型小组织。他们思想活跃,但缺乏经验,需要引领和指导。青年读书班每月开展学习培训和读书活动,如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专题培训等,我校主要开展了达标课、过关课、观摩课、三说一看、教师粉笔字过关等活动。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他们快速成长。本学期,我校多名青年教师在全国、全区、市级各类现场课比赛或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多项奖励,成绩喜人。五、坚持读书月活动,使书香满园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是学校跨度大、时间长、参与人数众多的全校性大型读书活动,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按照“全员参与、以班为点”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在读书月期间,学校将图书室里的图书、班级小书屋里的图书全部借给学生回到家里阅读。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良好氛围,背古诗、弟子规、名言名句,了解十二孝传承美德;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