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妇幼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滨州妇幼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doc

滨州妇幼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滨州市妇幼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妇女、儿童占人口的数量的2/3,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妇女、儿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妇幼卫生事业,始终把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保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府责任。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1市政府颁布的《滨州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两纲》。确定了将妇女、儿童与健康纳入了六个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一五”时期,有力地促进了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在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下,我市妇女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2010年底,《两纲》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妇女参与经济和享有社会保障的程度普遍提高,妇女参政比例和层次逐步上升,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增强。妇女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两纲》的实施,为《十二五》时期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妇女、儿童健康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保健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大卫生工作中,妇幼保健工作的位置在社会分工和资源占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妇女、儿童在文化教育、健康知识、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妇女、儿童健康业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发展经济,社会进步,人是第一要素,人身健康是关键。根据《全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及《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和<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市政府颁布的《滨州市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制定我市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㈠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实现妇女儿童健康目标,促进社会和谐。㈡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为目的,为全体妇女、儿童提供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2.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3.坚持统筹协调,以农村地区为重点,切实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促进城乡、区域、人群间妇女儿童健康平衡发展。4.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中的作用。5.坚持立足市情,借鉴有益经验,分类指导,推动妇幼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目标㈠总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2015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9/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8‰以下。㈡具体目标1.保障妇女儿童生命安全。(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高危孕产妇的筛查,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9%以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控制在1‰以下。(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孕早期检查率保持在90%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3)提高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率,降低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减少儿童因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2.提高出生人口素质。(5)提高婚前保健水平,婚前医学检查率逐步提高。(6)提高产前筛查率和产前诊断水平,产前筛查率达到50%以上。(7)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达到90%以上,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