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与可持续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表现在:一是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二是城市建设的规模空前巨大,新建工业企业、老企业更新改造工程在全国各地普遍兴起,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前所未有的;三是住宅建设量举世无双,既有政府推行住宅产业化政策,也有房地产开发的推动,使得住宅建设的总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四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等的崛起,使得城市的金融、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写字楼、商业中心、金融大厦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些成就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城市面貌,但不管是城市经济还是城市建设的发展,关注的重点始终是规模,强调了数量的增加,速度的保持。虽然发展速度上去了,总体水平提高了,可是其中隐含的效益低下,结构失衡、宏观失控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回答的问题。一、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各级政府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要求在城市发展上改变以往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走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集中统一管理的道路,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城市发展一般经历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如图1)。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些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只是人们在启动期和发展期更多关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展。在城市环境问题没有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及城市形象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素,而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观念意识是否是可持续的并没有得到重视。只有当城市达到衰退期,城市的人口与社会、环境容量、资源等限制性因素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时,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如图1中曲线a),就要辨别限制因素并使之转化为有利的因素,这样城市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三、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的能力。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城市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人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其次,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四、德国生态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德国十分重视城市生态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五类目标和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建议采取的各种措施。第一类目标:土地生态功能的维护和再生主要包括可使地下水资源保持丰富的土地渗透能力和水保持能力的维护和再生具有生态价值的生态群落和物种保护的维护在城市建设的密集地区小气候和中气候环境下土地生态功能的维护和再生风景美学价值的维护和再造。采取的措施是采取保护裸露地面的建设和开发形式建造能渗透的道路,广场,停车场和其他公共和半公共面积采取对生态保护有效的裸露地面的规划措施采取符合环境要求的土地利用形式布局和混合采用排水分离系统雨水和污水分开采用雨水渗透系统加强对使用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和雨水的利用。第二类目标:避免和减少排放和扩散通过节能的建筑形式和居住方式避免由使用能源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采用无排放的供热系统避免和减少由交通和工业造成的污染和扩散通过植物物质通风和控制有害物质的扩散。第三类目标:减少交通噪声减少交通噪声不仅是一个环境技术或被动隔声问题,而且关系到短途公共客运交通的开发系统和连接系统交通技术,交通引导,交通划分,交通阻断关系到自行车交通系统交通引导,地面选择,短途公共客运交通的一体化,交通道路的分开关系到安静交通系统和道路交通的引导作为主动隔声措施,通过建筑措施作为被动隔声措施。第四类目标:改善小气候这里要考虑到通风系统,冷空气狭长带,挡风植物墙。建筑物和建筑高度梯度,建筑物的位置和主要风向的关系,还要考虑到保证露夭广场和小型水域的气候功能以及修建有渗透能力的地表面,减少夏日升温。综上所述,在生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充分考虑到客观条件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