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200909080089文献综述 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张良 200909080089文献综述 2.doc

张良200909080089文献综述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说谎行为的个案研究》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张良专业:学前教育学号:200909080089指导教师:孙卓职称:讲师前言幼儿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幼儿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说谎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在人类的社会化过程当中幼儿说谎行为只是其中之一。在皮亚杰研究说谎行为以来,幼儿说谎行为就被纳入发展心理学领域。对于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的深入化和系统化,幼儿说谎行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并即将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本文在此力求通过对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整理,并对此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育方法。主题一、说谎的界定说谎的定义说谎,根据语义,就是指假话、骗人的话;《美国英语为文学大词典》将“谎言”定义为;(1)打着真实的旗号蓄意提供给别人虚假信息说明或虚假信息;(2)意味着欺骗的任何事情或者给别人错误的表达。[1]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说谎的概念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听得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个人已经说谎。二、说谎的理论在发展心理学家们不断地探讨有关说谎概念及其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了有关的三大理论观点——命题理论、原型理论与民俗模型,目前争论最多的是原型理论与民俗模型。[2](一)命题理论(propositionaltheoryoflying)持命题理论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言语涉及的‘事实’、说话者的‘意图’和‘信念’等语义特质在说谎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及其道德评价中起关键的作用,它组成了说谎概念与道德评价的认知结构。这个理论预测,“说谎概念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此三个关键成分的理解,其中没有社会背景或文化因素的影响。”[3](二)原型理论(theprototyicalapproaches)原型理论通过三个语义成分定义了原型说谎的特征:(1)言语表述与事实相违背(事实成分);(2)说话者知道此言语表述是错的(信念成分);(3)说话者有意欺骗听者(意图成分)。如果是原型真话,则这三种成分都与原型说谎的特征相反。这个理论预测,“说谎概念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此三个关键成分的理解,不受社会背景或文化因素的影响。”[4](三)民俗模型(afolkloristien似h1)20世纪80年代末。Sweetser的民俗模型理论向原型理论提出了质疑,强调社会与文化因素在个体定义说谎时所起的重要作用。Sweetser(1987)认为:“一种言语表述是否被认定为谎言不仅取决于说谎的原型成分是否出现,还取决于交谈发生的背景。”她提出:“如果说话者做出与事实相反的陈述是出于帮助的动机,人们很少会把这种陈述判断为说谎。相反,如果这种与事实相反的陈述是为了伤害听者,那么人们更有可能把其判断为谎言。”[5]近来,有些研究者的研究支持此模型,证明社会、文化及动机因素影响青少年及成人对说谎定义及评价。三、研究现状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幼儿说谎的期刊和著作,我发现与幼儿说谎行为直接相关的问题并不是很多,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国内外有关幼儿说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幼儿说谎认知的发展、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以及幼儿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的发展关系三个方面。幼儿说谎认知的发展在皮亚杰的研究中发现,关于“说谎”的概念,儿童表现出一种系统的发展形势:年纪较小的幼儿将“说谎”和别的一些话语言行无意的混淆在了一起;然而6岁的儿童就把坏的言语说成是说谎。这样的行为对于这些幼儿来讲,他们在说出这些言论时,并没有对与他们将要说出的谎话加以考虑,也就是说他们“是否故意”说谎,他们对说谎与说真话的道德判断主要依赖于言语违背事实的程度以及说谎是否受到惩罚,如果言语与现实相违背的程度大,或者受到了惩罚,儿童往往把其判断为说谎。BusseyK.(1999)的研究表明[6],幼儿对于道德的评价的发展先于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而我国学者张文静、徐芬(2005)等通过情景故事法对3岁和4岁幼儿的说谎认知进行研究[2],他们对此持不一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说谎概念的获得与道德评价应该是一致的,而且说谎概念的获得是基础。幼儿说谎的行为发展Wilson等人(2003)关于幼儿欺骗行为的纵向研究发现[7],2至4岁时幼儿说谎的高峰期,但6岁以后,幼儿的说谎行为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我国学者徐芬等(2005)的研究也表明,4岁幼儿的说谎人数显著多于3岁幼儿,这也反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说谎率上升的趋势。这都说明,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不仅受自身日益成熟的认知能力的影响,可能还会受到社会道德和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3.幼儿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的发展关系在幼儿说谎这一领域,中外研究都表明,幼儿的说谎行为和认知之间没有相关。Lo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