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2.研读史料,剖析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实施的必要性、特点和作用,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成果和影响。3.认识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式,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只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唯一出路;认识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教学过程]时空定位自学基础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和评价。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和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的背景、特点、过程和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提出的背景、特点、过程和评价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特点和评价。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手段分别是什么?苏联解体和“斯大林模式”的关系怎样?2.材料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什么重大举措?3.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经历大危机,为了克服大危机罗斯福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上有什么重大贡献?4.综上所述,给你什么启示?研读史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一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的敌人。如果没有协约国(英、法、美)帮助,他们早就完蛋了。由于协约国帮助,他们才成为一种力量。史料二务必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史料三学者王斯德、叶书宗认为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史料四1921年,苏维埃俄国谷物播种面积仅为战前的86﹪.1920年全国主要谷物产量为10亿普特,比1917年下降33﹪,比1913年下降55﹪,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二)新经济政策史料一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史料二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史料三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哈默是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1921年,列宁同哈默交谈时说:“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史料四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三)斯大林模式史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史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史料三图二1928~1932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图三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图四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史料四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历史》史料五《大国的崛起》中的一段材料: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