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知识****SA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5《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大意和作者的情感。简介作者及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读顺:初读诗歌,扫清字音。1.教师朗读《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2.学生自由读。3.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4.全班齐读。石壕吏(hǎo)逾(yú)邺(yè)妪(yù)咽(yè)戍(shù)戌(xū)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四、读懂:再读诗歌,疏通文意。大声自由朗读诗歌,根据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圈划出无法理解的诗句。(自学时间:5分钟)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②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忙解决,教师补充。【明确】: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读悟:体会情感,把握主旨。(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本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诗中重点讲的是什么?诗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自学时间:5分钟)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②检查效果。【明确】:a、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b、以老妇人给吏致词为重点,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c、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2、结合写作背景,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课堂十分钟:背诵《石壕吏》作业:完成《全品》小练习。【板书】石壕吏时间地点事件(暮)(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社会动荡不得安宁老翁:逾墙走睡卧不宁官吏:呼一何怒凶暴蛮横不可一世老妇:啼一何苦值得同情勇挑重担杜甫:沉默关心时局同情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