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9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学法指导:1.朗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一、导入: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二、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泰山)(2)齐鲁青未了(不尽)(3)造化钟神秀(指天地、大自然)(4)会当凌绝顶(登、乘)2.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三男邺城戌;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二男新战死;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石壕吏》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三、问题导学[1.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望岳》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2.诗歌羞于直白言情,常寓情于形象之中,形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触发,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体验诗人情感的途径。《春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3.品味《春望》。(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识、对诗句的品析评价等。)(1)关于表现手法。全诗触景伤怀,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2)关于一字传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体现了诗歌(3)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4)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5)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4.《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5.《石壕吏》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当堂练习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2.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3.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