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5.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pptx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A.甲B.乙C.丙D.丁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考点二: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知识体系二、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生活在春秋后期的孔子,为了匡救人欲横流、秩序紊乱的末世,在创建儒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种思想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在当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010•北京,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唐宋儒家学者把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二)主要流派陆王心学①南宋的一些理学家不满程朱探究真理的方式繁琐。②明初,为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③明中期,程朱理学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只是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④王阳明等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引起社会动荡,遂创立心学,更新理学,挽救封建社会政治危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消极:(1)可取之处:①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⑤义利观: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不可取的: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2.(2010年上海)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3.(2010·徐州调研)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4.(2009·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5.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6.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代表人物:李贽的“异端”思想: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以天下之权,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