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疫情背景回顾工作进展工作进展工作进展目前对该病得认识病例主要为农民,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发病季节应为3-11月,高峰主要集中在4-8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病例多分布于丘陵地带,高度散发。未发现人传人证据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尿常规: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生化检查: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肝酶、AST、ALT等升高,尤以AST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个别病例BUN与CK-MB升高治疗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未明确诊断前,主张使用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治疗预防做好个人防护,预防蜱叮咬。流行因素与风险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疾病认识与防控工作有待继续深入,群众防病意识不足初步得认识,颁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然而,在病毒致病机理,疾病分布范围、传播途径、传播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病程与特征等方面,尚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疾病诊疗意识与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中国疾控中心虽已建立了检测方法,但检测方法有待尽快推广。由于没有可供应得商品化诊断试剂,医疗机构疾病实验室确诊能力短期难以实现。流行区群众得防病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媒体得广泛关注,也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压力。风险评估防治建议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卫办应急发〔2010〕163号目得流行病学①流行病学②诊断、治疗与报告①诊断、治疗与报告②诊断、治疗与报告③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调查目得调查对象个案调查聚集性病例得调查宿主媒介调查调查要求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蜱得分布个人防护(三)蜱常附着在人体得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得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得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无论就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就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她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就是蜱挤破后得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