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强行政指导推进管理创新——通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通州市国土资源局朱明均226300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国土资源供应总量、结构及其使用效率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全面建立资源约束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国土资源参与宏观控制的能力还不强,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如何在坚持国家政策和法律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行政指导的作用,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既是提高行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土资源部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对此,江苏省通州市国土资源局作了有益的探索。该局自2001年来,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在规范行政许可、加强行政监督、依法行政处罚的同时,切实加强国土资源行政指导,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连续三年被南通市国土资源局评为“南通市国土资源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通州市委市政府评为通州市“创业奉献十佳服务单位”、“服务经济建设十佳单位”。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顺应形势,切实加强普遍行政指导。该市结合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在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11号令)出台前,于2000年结束了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用地协议供应制度,2001年起全面实行招标、拍卖等形式供应。为防止经营性用地供应后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条件和规划设计要点,2002年,建立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项目保证金制度并列入出让合同。2004年,针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中缺少土地投资强度、建设强度等内容,为了加强工业用地供应后土地利用管理,经过反复研究,在出让合同中增加了相关内容,并于2005年起用了新的出让合同。2005年,针对建设用地供而不用、不按照审批约定开工投入的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一是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及市委办、市政府办、国土、财政、发改委、建设、外经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工作领导组,抽调相关业务骨干组建办公室,专司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工作;二是将“节约集约用地”列入市委市政府对镇党委镇政府机关考核项目。将“节约集约用地”同“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等项目一样列入年度镇机关考核项目,并制订了具体考核评分办法。办法规定:土地供应率、依约开工率和竣工率等项目建设进度指标,必须达到90%以上;项目用地容积率、建设密度合格率等项目集约强度指标必须达到80%以上;项目用地规范有序,无擅自占用基本农田、无擅自圈占土地、无擅自改变用途、无征地问题群体访和越级访、无征地补偿费拖欠现象。同时对盘活利用好存量建设用地以及标准厂房开发也制订了考评奖励标准。三是建立土地信访专项考核评比奖励制度。该市国土局为维护健康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依法及时调查、处理、答复信访案件,认真排查梳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立足抓早抓快,将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牙状态,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保留土地执法监察专项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建立和完善土地信访专项考核评比制度。该局考核实施细则规定,信访总量不超过10件(包括来信、来电、来访);无赴京、赴省、赴南通市上访现象;信访案件报结及时规范;老信访案件结案率100%的镇国土资源所、分局,可以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同时明确了信访考评奖励的相关规定。对信访单项考核得分名列后三名的镇,作为信访工作重点镇。重点镇必须根据信访事项的类型、特点,找出信访问题频发的原因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整治方案,有关科室重点结对帮扶。要求重点镇按季度上报整改进度和具体措施,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对信访单项考核达不到优秀等次的,取消综合评先资格,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综合先进。二、主动下访,帮助指导业主依法用地。针对各类建设用地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该局一是进一步健全巡回检查制度。明确划分工作责任区,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包干进行。为了确保巡查质量,防止基层巡查流于形式和漏查、隐瞒甚至循私舞弊行为的发生,该局还建立了抽调国土所(监察中队)人员参加巡查和推磨式互查制度。同时对用地主体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针对性的行政指导,帮助相对人纠正违法行为或打消违法用地观念,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工作季度例会通报制度。在认真坚持2002年业已开始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季度例会的基础上,为及时发现、制止、纠正违法用地行为,有效预防重大案件的发生,对擅自占用基本农田、构成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及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坚持责任到人,查处到底,并及时分析、解剖,通报全市。2001年至2005年,我局共实施行政处罚57起,复议12起,行政诉讼9起,复议维持率、行政诉讼率为100%,充分发挥了案件查处的警示教育作用,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蔓延的势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