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计划(开题论证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日益得到重视。如何使学生,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摆脱出来,让他们自主活泼地发展,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其子女的小学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切朝分数看仍是主流,是判断其子女好坏的唯一标准。加之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当前教育的不到位,使小学生的学习、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整体发展。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前往城市打工挣钱,他们长期不在家,其子女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抚养。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的溺爱,一般对生活关心较多,对情感学习关心较少。而这些学生又缺乏与父母长期足够的交流,使得这一时期本来很亲密的亲子关系变得疏远了。久而久之养成了如冷漠、自私、缺乏交际能力等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2、当前教育的局限性:虽然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仍占教育的主导地位,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丧失了个性,他们没有明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只会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长期下去,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学逃学,这些情况看似个别现象,实则是学生的心理问题。3、社会的影响:现在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学生从各种渠道所接触到的东西非常多,这些东西远远超过学生所能接纳的容量,加之自身认识的不到位,好坏、善恶一时难以分辨,一旦认识出现偏差、甚至冲突,就极易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只要能加以及时疏导,就能较好地解决,但是现在有的教师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很不科学,要么听之任之,要么粗暴对待,很少主动地去探究学生的心理;有的教师想从心理上去引导学生,但又缺乏研究的基础,无从下手。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实,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前人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主要是结合农村小学进行一些应用性的研究。二、课题的涵义、研究内容与目标1、课题的涵义:①教育科学研究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相结合,而不能游离于之上。本课题就是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②农村小学:指在经济欠发达,人口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地方办的相对固定的公立小学,年级(1~6),学生年龄(6~12周岁)。③心理健康教育:本课题指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针对小学生心理品质,并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所进行的教育,以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2、研究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把研究的内容主要放在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的应用研究上。学习辅导:主要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技能、学习情绪,以及学生在学习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所产生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障碍进行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人格辅导:当前的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部分小学生有冷漠、自私、蛮横无理等不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些学生一遇挫折、困难便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在学校表现出易怒、不合群、好动、没有恒心,这些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极为不利。进行人格辅导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社会的积极的行为倾向。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活辅导: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在小学低年级,通过一系列教育行为,使学生逐渐摆脱完全依赖他人的生活习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在中高年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消费及必要的生活技能辅导,为他们升入高一级学校作铺垫。3、研究目标①通过对前人研究取得的理论进行应用研究,探索出我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有效途径。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每堂课都在师生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和师生积极的互动中完成。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④促进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撰写一些高质量的心理活动方案及心理论文,并整理成专集。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在课题实施初期,拟订了一系列的心理问卷,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并把每个人的基本情况载入了他们的心理档案,然后课题组对调查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