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往事依依》同步练习.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往事依依》同步练习.pdf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往事依依》同步练习.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0《往事依依》同步检测(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2分)1.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7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lòu①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②,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A(感慨万端/百感交集)。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B(游刃有余/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1)给选文中①处根据拼音填汉字,给②处加点字注音。(2分)①雕lòu②慷慨(2)解释文中成语“油然而生”的意思:(2分)(3)选文“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句中“培养”属于词性。(1分)(4)给选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2分)A.B.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曾经的他是大家眼中的才子,写文绘画无所不能。读其文,深觉醍醐灌顶、酣畅淋漓;观其画,仿佛______山水之间、烟波之中。,现在的他江郎才尽,毫无灵感,即使,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A.彷徨巍峨除非搜索枯肠B.徜徉巍峨然而呕心沥血C.彷徨浩渺除非呕心沥血D.徜徉浩渺然而搜索枯肠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古往今来,学者没有不热爱读书的。B.经典名著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充满歧路的选择中,拥有强大的理解力和判断力。C.知识积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树牢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D.新素材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鼓励全民参与,传递读书力量,来升华和照亮当下的生活。4.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3分)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5.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只排序号)。(3分)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③“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课文中的《千家诗》指《重订千家诗》,是唐宋律诗、绝句的一部合集,较为浅近,过去常用作儿童读本。B.“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语出李商隐《霜月》,形容秋夜霜月争辉的美景。青女,传说中主霜雪的女神。C.《琐记》中衍太太因为看见小孩吃冰就大声说会肚子疼的,所以孩子们给她取绰号叫“肚子疼”。D.长妈妈是鲁迅笔下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朝花夕拾》中,在《狗·猫·鼠》《五猖会》等篇目中都有提到她。7.结合以下背景链接,说说于漪老师写《往事依依》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4分)链接一: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70岁时她应《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现选入人教版课文。链接二: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颁奖词:她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8.上初中后,我们的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课堂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也在课堂中不断地成长。现在,请你参加“多彩课堂·伴我成长”专题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活动一·精彩课堂我分享】(1)学习中,一节节精彩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材里,同学们也发现了许多精彩的课堂。下面是小阳同学找到的两则材料,请从下面的两节课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在组内发言时分享给同学们,说明喜欢的原因。(4分)第一节课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节课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