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课《春》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df

第1课《春》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4.深入探讨文章主题,理解作者通过春天所传达的人生感悟和价值观。二、学习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探讨文章主题,了解写作背景。三、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进行仿写练习;深刻理解文章主题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感悟;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内涵。四、学习过程1.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他的作品多以生活琐事为题材,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2)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朗润.()酝酿..()卖弄.()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朗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嘹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作背景介绍《春》写于1933年左右。当时,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作者以明快婉转的诗化语言、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诗歌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的诗化意境谱写了一曲春之赞歌。2.课堂学习(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在自由朗读过程中,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反复练习读音。同时,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尝试用不同的语速和语调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2)整体感知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精读赏析赏析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偷偷地”和“钻”用得好在哪里?赏析春花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春花的?赏析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春风的?赏析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句话中的“静默”有什么作用?赏析迎春图。“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这句话写出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4)主题探讨思考:作者仅仅是在描写春天的美景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5)总结归纳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拓展延伸(1)仿写练习仿照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文字。(2)课外拓展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感受其散文的艺术魅力。4.课堂小结(1)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学习本文的收获和体会。5.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2)完成课后练习。(3)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结合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