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学生在课堂中乐学数学贵州省铜仁市第三小学:唐玲凤内容摘要: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注意力容易分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愉快的心情去探究、学习新知。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兴趣乐学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HYPERLINK"http://www.cnkjz.com/"\t"_blank"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乐学数学。一、开课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数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快乐学的心情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二、巧设疑点引趣,让学生乐学数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80°。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80°。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180°。)师:哪个对?为什么?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师:究竟谁对呢?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生1: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师:表扬:你真聪明。演示: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三、勤动手操作,让学生乐学数学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增加参与探索的兴趣。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学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