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秋風辭〉劉徹p39這首歌辭是漢武帝劉徹至河東祭祀后土(土神),在舟中和群臣宴飲時所作。其時大約在元鼎四年(前113)。武帝五幸河東,只有這一次是在秋季。全篇寫感秋、懷人和感傷年華不再的心情。所謂「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正是人生共有的無常之感。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汎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清新流麗的〈大風歌〉李延年<佳人歌>p49金屋藏嬌重金禮聘司馬相如為她寫了一篇〈長門賦〉漢朝名將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李夫人「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弛,愛弛則恩絕」的愛情觀李夫人與漢武帝生有一子,但孩子不幸夭折,她在傷心之餘,生了重病,漢武帝幾次去探望,李夫人都把臉朝向牆壁,拒絕讓皇上看見病容。李夫人認為自己之所以得到寵愛,是因為姿色美豔、舞姿曼妙,如今這病懨懨的樣子不值一觀,也破壞了曾經擁有的美好感覺。白頭吟(又名皚如山上雪)漢樂府p46卓文君,西漢臨邛(今四川邛崍)人,為西漢四川鉅賈卓王孫之女,貌美有才氣,喜好音律且善鼓琴,是當代才女。十六歲時嫁人,幾年後,丈夫過世,返回娘家寡居。司馬相如到卓王孫家裡赴宴,得知卓文君新寡,便彈奏了一曲鳳求凰,傾吐愛慕之情。數字詩「上山采蘼蕪」無名氏所作「上山採蘼蕪」是一首民間的敘事詩,也是漢代的五言古詩。此詩描述一個棄婦,從山上採完蘼蕪後,在下山途中遇見了自己的丈夫,遂問候起丈夫新娶進門的女人如何等等。全詩藉由對話的鋪敘,活繪出當時社會一夫二妻的一幕劇,也可說是一篇描寫得極為經濟的迷你短篇小說。此詩言僅八十字,用客觀的鋪敘、對話的方式寫成,屬於敘事詩早期發展的初型。它包含了一則故事,只是詩中沒有能將故事有頭有尾的表達出來。漢詩的特色,便在用字樸實,詩意簡約,流露出濃厚的鄉土氣息。羽林郎(後漢.辛延年)p59羽林軍即是皇家禁衛軍,羽林郎則是統率羽林軍的軍官。但本篇內容並不是詠羽林郎,而是歌詠一個賣酒女子勇敢地反抗貴家豪奴的調笑欺侮。羽林郎詩中的馮子都是西漢人,而詩是東漢詩,乃作者假託往事以諷當時。後漢和帝(劉肇,公元89-105)時,外戚竇憲做大將軍,兄弟驕橫,尤其是執金吾竇景,常縱容部下強奪民間婦女財物,百姓都把他們看做虎狼。竇氏家奴的頭子侯海,地位正相當於西漢霍光的家奴馮子都。這詩正說明了當時豪奴驕橫的社會事實。班婕妤〈怨歌行〉p52此詩表面上寫的是團扇的特質與遭遇,但實際上它是一首借物喻情的憂怨詩,乃詩人藉詠扇抒以發婦女擔心失寵的憂慮和痛苦之情的作品。班婕妤是「(班)況之女,美而能文。」故班婕妤為班彪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祖姑。「初為成帝所寵愛,後幸趙飛燕姊妹,冠於後宮。婕妤自知見薄,乃退居東宮,作『賦』及『紈扇詩』以自傷悼。」〈怨歌行〉是非否真的由班婕妤所作,其實早有論者提出質疑。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篇云:「成帝品錄三百餘篇,朝章國采,亦云周備,而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於前世也。」又據《漢書‧班婕妤傳》記載,只提及她為避趙飛燕誣陷,退居長信宮,「作賦自傷悼」,並沒有說過她曾作〈怨歌行〉。因此,有些學者也認為本詩應為漢代的樂府古辭,作者並非班婕妤。不過從班婕妤的身世遭遇來看,跟〈怨歌行〉的內容和意境亦有頗多相似之處。王昌齡〈長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