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二五”技改规划(最新稿201111).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6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十二五”技改规划(最新稿201111).doc

安徽“十二五”技改规划(最新稿20111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省“十二五”技术改造规划(定稿)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全省技术改造情况的基本判断“十一五”时期,安徽工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密结合本省实际,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技术改造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喜人。一是工业投入迅猛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322亿元,其中技改投资7614亿元、是“十五”期间总和的4.5倍、占全省工业投资的49.7%。2010年当年,全省完成工业投资5253亿元,相当于2005年947.6亿元的5倍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全年企业研发费用、研发项目、研发成果占全社会总数的比例均达70%以上。表1:“十一五”我省技改投资完成情况表单位:亿元年份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06852.152.21402.848.23544.740.624.020071078.426.62156.553.75093.743.721.1720081408.730.62792.629.56801.233.520.7120091802.827.93717.433.19263.236.219.462010247237.1525341.31200029.520.6五年合计7614年均34.6%15322.3年均40.9%36702.8年均35.1%20.7表2:“十一五”我省重点行业技改投资完成情况表单位:亿元重点产业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十一五”年均增幅%完成投资完成投资增长%完成投资增长%完成投资增长%完成投资全省合计852.11078.426.551408.730.631802.827.9247234.6十产业合计539.8764.941.701041.636.181506.044.58186536.34汽车38.972.486.27115.959.94158.236.5519850.17装备制造94.8168.177.37229.536.52405.876.7950752.09钢铁108.4136.926.33109.3-20.18111.72.201345.45有色25.826.00.6133.930.7148.041.365822.21化工51.262.922.7699.958.74129.729.8415932.82轻工92.2138.650.40200.644.70280.940.0235139.70纺织29.344.752.5061.437.2594.353.7111841.61电子信息48.234.5-28.455.460.4176.938.799618.81建材41.571.973.21115.260.10169.947.5020448.84医药9.48.7-7.4720.6137.0830.749.214043.62二是工业主动力作用凸现。2010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5601.9亿元,是2005年1833.2亿元的3倍多、年均增长22%以上,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60%,三次产业比例为14.1∶52.1∶33.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7%,比“十五”末上升9.8个百分点。三是技改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22.3%上升到2010年的29.9%、上升了7.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9.2%、上升了10.7个百分点,轻工业(低碳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6.65%上升到2010年25.04%、上升了8.75个百分点,而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8.7%下降到2010年的33.17%,下降了4.53个百分点。四是技改培育了大批龙头企业。持续不断地实施技术改造,不仅迅速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的经济小巨人,也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生产线,培育发展了一批核心竞争能力强、牵动作用大、辐射范围广的行业排头兵。马钢部分产品工艺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海螺水泥主业产能规模、工艺技术装备尤其是三条万吨生产线代表了全球最先进水平,奇瑞培育了汽车自主品牌,淮南矿业瓦斯治理综合技术领跑世界,华茂集团已建成为连续36年保持赢利的中国棉纺织精品生产基地,江汽、铜陵有色、丰原生化等众多企业的多项产品和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