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集锦五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2.朗读指导要点: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六、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七、课外作业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初步感知,理清层次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品读文章,体会情感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