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探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本科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探索.doc

本科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探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科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探索索摘要: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理念,一直是国际高教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一些大学也进行了一些探索。虽然教育界大都赞同在高校实施通识教育,但具体做法并不明晰。本文就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并指出教学管理实践路径,为正确推动通识教育实践奠定理论支撑。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00000-0000-00一、引言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克服过度专业化教育所造成的弊端,保障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注重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识教育如今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日益受到中国教育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我校通识课程教学及改革已经推行二年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和初步成效。在已有理论探讨基础和现有的改革实践基础上,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将已有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检验并深化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近几年,我国不少著名高校相继开展了有关通识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通识教育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课程体系不全、课程质量不高,教学管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在通识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中表现较为突出。二、通识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通识课程教学及改革,在实践操作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问题:1.设置通识课程程序不规范由于通识课程没有规范安排,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课程理念不够明确。如果经过学院内部论证、考察,从全局考虑形成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大大弥补学科领域的不足。倘若能够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从全局考虑形成较为合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会得到不错的教学效果考虑到授课对象本科生的接收能力,主讲教师只能根据情况调整本专业课程的内容的难度,适当删减章节,学生往往只能获得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知识点,无法真正理解运用知识,只能被动的接受而不消化,这与通识教育的预期效果相悖。2.缺少通识教育氛围。虽然通识教育尽管在国内外教育界已具有影响,但国内部分大学生仍普遍感到困惑。在观念上,未能强调本科通识教育独立的育人意义,这样的指导思想恐怕仍是以往“专业主义”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延续,没有真正把大学本科教育阶段视为具有独立的目的和目标。加上他们的影响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往往更偏重于专业课教育,因此在缺少氛围的影响下,通识教育实践困难,直接加大了通识教育的管理难度。三、通识教育的实践路径(一)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这种教育宗旨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要求其设置合理、灵活自如,使学生真正接受综合知识的熏陶。大学通识教育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事物。通识教育课程强调学科间相辅相成、注重严密的课程体系和结构、注重学生整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所以通识教育课程应应对学科领域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知识有所了解,力图博学多识,通情达理,融会贯通,思辨精微乃至出神入化。为适应通识教育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的相像力、创造性思维应运而生的。这种教学法形式是多样的,但不是以教师“一言堂”灌输为主,教师是主讲者,但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和教师探讨,做到教学相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感觉到这种方法很类似文章中的散文结构形态,形散神不散。当然开设的课程必须具备时代特征,能反映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成果,跟上时代步伐。要考虑通识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强调综合、广博、人文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1]。专题式教学法就是(二)通识教育教学管理策略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通识教育的管理需要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协调进行,因而建立完善的通识教育管理制度十分必要。同时,在通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同时需协调好与各系关系,促进教育效果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为此可以设立通识教育管理中心,方便联系各个院系以便落实相关文件、制度,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系统[2]。我校成立“通识教育中心”以来,各系在教学办的协助下,派专人负责管理,及时下达任务和目标,管理协调顺畅,在教学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和初步成效。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要提高通识课教师的素养。通识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往往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无形中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来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学效果不可能好。所以课堂上不能只是教师一言堂,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讨论,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出教师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