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注意(zhùyì)的功能2.2注意的选择(xuǎnzé)功能过滤器模型(móxíng)他将过滤器比作Y型漏斗,漏斗有两个“手臂”,表示两个不同(bùtónꞬ)的感觉通道;手臂交叉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左右摇摆的闸门,它可以关闭漏斗的一个通道,而放行另一个通道的信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只能接收一个通道传来的信息。注意的选择性就是这样实现的。注意的选择性在感觉水平就实现了,这时个体对刺激还没有产生意义认知。布罗德本特解释(jiěshì):第一组被试过滤器闸门无须多次摆动,故成绩好;第二组被试必须多次摆动闸门,故成绩下降。那么,对此的争议,是否会引申(yǐnshēn)出对注意选择性的其他理论解释呢?例:中学阶段,英语老师告诉我们平时在家,我们可以边做别的事情,边听英语。衰减器模型(móxíng)④伍德(Wood)和考恩(Cowan)驳斥过滤器模型用“偶然的注意(zhùyì)转移造成了姓名再认”解释鸡尾酒会效应。在分听任务中被试只注意(zhùyì)追随耳信息,双耳句子的播放速度很快(175个单词/分钟)。追随耳正常方式播放,非追随耳有30秒采用反向播放方式。实验中三种条件:A组控制组听到的句子全部正常播放;B组在反向播放后继续听到2.5分钟正常播放,C组在反向播放后继续听到0.5分钟的正常播放。而后要求被试回忆追随耳信息。在30秒反向播放阶段那些(nàxiē)注意到反向播放的被试错误率高于未被注意到的被试和控制组的被试,而且在进入反向播放阶段10-20秒后达到高峰。这说明,追随耳与非追随耳之间的注意转移是有规律的。正是非追随耳中反向播放的信息“俘获”了原本对于追随耳的注意,导致了错误率的高峰。这一实验同样证明了衰减器模型的合理性。后期选择(xuǎnzé)模型实验证据:刘易斯(Lewis)分听任务研究中,让被试注意追随耳听到的单词,忽略非追随耳中的任何信息。非追随耳中呈现的信息也是单词,不过单词与追随耳单词有时没有语义上的联系,有时是同义词。被试执行任务时对追随耳单词做出声音反应,并测试从追随耳单词出现到被试做出反应的反应时。结果,非追随耳呈现追随耳单词的同义词时,被试对追随耳单词反应时延长(yáncháng),非追随耳呈现无关单词时无此效应。这与前两个模型有冲突。多态模型(móxíng)实验证据:被试被要求同时执行两项任务。第一项是标准的分听任务。第二项是对随机呈现的灯光刺激做出按键反应。在分听任务中,被试从双耳听到由男声或女声朗读的语词,并设置(shèzhì)两种条件。一种是时长变换朗读者性别,要求被试追随男声或女声;另一条件是同一朗诵者朗读不同类别的语词,要求被试追随其中一个类别的语词。聚光灯比喻(bǐyù)能量分配(fēnpèi)模型图式(túshì)模型实验过程:任务中同时重叠放映(fàngyìng)两个影片,其中一个影片摄影的是一种拍手游戏,另一个影片中有三个人传递、拍打篮球。要求:被试在两个影片中选择一个观看,而且事先约定的一个目标事件的发生,做出反应。基于(jīyú)选择性观看任务的发现奈瑟图式模型(móxíng)的评价2.3注意的分配(fēnpèi)功能自动(zìdòng)加工与控制加工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分野施奈德(Schneider)和希夫林(Shiffrin)进行一系列视觉(shìjué)搜索实验分离了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系列刺激-字母,目标刺激-字母(相同范畴)J(I、6、3、J、2)系列刺激-数字,目标刺激-字母(不同范畴)J(I、Q、J、L、P)实验有三个变量:再认刺激呈现时间,从20毫秒到800毫秒;再认刺激的数量,1、2、4个;识记集合中的项目数,可能搜索一个、也可能搜索4个。自动化过程(guòchéng)的注意假设双任务(rènwu)作业研究实验(shíyàn)心理(xīnlǐ)不应期注意(zhùyì)瞬脱和双通道理论研究双通道理论(lǐlùn)研究实验(shíyàn)2.4应用(yìngyòng)研究影响(yǐngxiǎng)警觉的因素补:分散注意--驾车(jiàchē)时移动电话的使用课后习题(xítí)二、简答1、后期选择模型中,刘易斯双耳分听任务(rènwu)的实验结果与过滤器模型和衰减器模型的冲突是什么?2、过滤器模型、衰减器模型、后期选择模型的一个共同点是什么?3、比较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异同点。4、简述个体进行双任务(rènwu)作业的3种可能的机制5、哪些认知和行为上的错误与自动加工有关?6、你更赞同哪一模型?为什么?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