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实验小学李林熊玮(手机:13882120589)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的空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培养他们的求异性思维入手,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探索、竞争学习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自信,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得以培养。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丁•特拉姆普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的新任务是“发展智力研究技巧,加强每一个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养成批判思维的方法,奖励创造、自由辨认。”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注重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将会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的空间,将会真正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起特殊的使命。”②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成为了历史赋予各级各类学校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呢?一、培养求异思维,启迪创新智慧求异性思维,又叫逆向性思维,是指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抛开教材所提供的条件或不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导向而产生的一种与此相反或相对的转向性思维方式。求异性思维能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途径地去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根据事物的不断变化,灵活机智地进行不同的理解,做出不同的判断,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落俗套,敢于创新。同时要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模式,拓宽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找到最佳方案。例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一课时“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时,大部分学生能运用S表=S侧+S底×2列出算式,但我并不满足于这一常规解法,启发学生用其它方法解答,结果发现个别学生采用了S表=C(h+r)的解答方法。显然后一种解法较前一种解法既新颖又简便,富有新意。因此,如果老师每节课都能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二、鼓励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法国教育学家R•加里在《教育学现状》中指出:“要使儿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努力,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个人经验来掌握知识,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去独立地‘发现’这些或那些原理,激发儿童的研究精神”。这说明现代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重组现存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真正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通过摆、拼、剪、量、捏、拆、画等活动,激励学生在手指尖上创新。例如教学“把两个棱长都是a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同学们都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列式,列成:2a×a4+a×a×2=10a2(平方厘米)。这时,我让学生拿出两个正方体拼一拼,观察想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有些同学恍然大悟,列出了(12-2)a2=10a2(平方厘米)。这个案例说明,动手操作能使学生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渐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因此,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三、小组共同探索,施展创新才华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由传统的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尝试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施展创新才华。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及用割补法指导上述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思路,这就为学生的再创造活动作了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接着提出:圆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呢?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呢?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剪、拼等操作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创新的最大空间。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发挥各自的想象,尝试拼、摆,有的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有的转化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为近似的三角形,梯形等。教师利用电教手段逐一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都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培养了创新能力。最后,再让学生总结,比较推导过程,提出:不同的剪拼方法和推导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使学生明白不管怎样剪拼,都要“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在转化过程中,形状变了,面积总是不变的。从而使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确立“转化”思想,掌握创新的方法。四、创设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