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长学校健康讲座(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特聘老师劳伟良2011.12(一)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心理学家已经证实,来自他人或自我的心理暗示,都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唤起自信,自信能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从而使一个人奋发向上,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使人丧失自信,降低动机水平,最终放弃努力,一事无成。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里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一个家长说她的孩子有多动症,让他做作业,他却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游戏。其实,家长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在没有得到确诊前,根据一些心理学书上似是而非的标准而给孩子先下了一个消极的判断,往往是没有毛病也会弄出毛病来。那个说自己孩子有多动症的家长,他的孩子其实在看电视玩游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是很集中,而真正的多动症状患者是无论做什么都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可是这个家长将自己没什么毛病的孩子带着四处求医,吃药,让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有问题的与众不同的人,于是,其他的问题就随之出现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孩子大多活泼好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正是在这不断的运动中求知、成长的。我们一些老师或者一些家长为了并于管理,常常去禁止他们做这做那,使得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约束,表现出急躁好动的一面,被认为似乎有多动症。这是我们在儿童教育中常常容易产生的误区,需要家长引以为戒。现在,心理学名词满天飞,随便捞上一个给孩子扣上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太率性而为哟。尤其不要动不动就说孩子是什么症什么症的,因为,往往当你把孩子看成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真的慢慢变成为什么样的人。(二)倾听孩子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么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也许,孩子在校内、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一时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诉说,只好独自闷在肚子里,待回到家再向家长倾诉。孩子这么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满的情绪获得充分的宣泄,从而使身心恢复到常态;二是孩子的一番倾诉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对于前者,家长自然不必多话,只需坐下来热情关注即可。对于后者,家长就得认真思索一番,调动积累,以便用自己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另外,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校园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时,孩子向家长诉说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家长与他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这类诉说,家长更应该认真对待,并且向孩子祝贺:昔日的汗水与努力没有白流。可能的话,家长还可搞个家庭活动,以表庆祝,与孩子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其实,家庭既是家长也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湾,孩子回到家中,有权利在这个港湾中获得心理上的调整与生理上的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去。由此可见,孩子在家中向家长敞开心靡,家长理应高兴,并格外予以关注。倾听孩子,家长要专注地听,用心地听,千万不要在听孩子诉说的时候做别的事情,以免给孩子造成家长心不在焉的印象。(三)帮助孩子调整心态1、每个孩子都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就像头疼感冒一样,人人都可能遇到。因此,家长不要把它看得像洪水猛兽那样可怕。但是,微小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不加以解决,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对孩子学习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危害。2、家长的心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父亲有胃病,孩子不一定有胃病;母亲腰疼,孩子不一定也腰疼。也就是说家长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没有必然联系。可是心理健康就不一样了,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的心理机制影响孩子。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心理问题是后天而有的,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有这样一个女孩,一遇到困难就愁眉苦脸、掉眼泪。一了解才知道她的妈妈就这样,动不动唉声叹气,一把鼻涕一把泪。这就是母亲患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女儿也受到了感染。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脾气暴躁,和同学交往时一句话不对就翻脸,脸红脖子粗。他的这种行为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爸爸那里来的。他爸爸无论和谁说话,态度都十分恶劣,连对奶奶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一方面要预防自己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尽量改正已有的心理问题,使得长期共同生活的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行为。3、心理问题自我调节无论成人还是孩子,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获得解决。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心理问题,大多数也是通过自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