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文学通论(2)》形考作业3答案一、填空题1、新时期2、新时期文坛的第一场有关“朦胧诗”的文学论争及“寻根文学”,都与知青作家有关。(练习册中第2题删除,改换此题)3、曾卓4、伤痕文学5、寻根6、新历史小说7、如果说80年代文坛最醒目的一个词是“先锋”的话,那么90年代就是“另类”。(练习册中第7题删除,改换此题)8、文革9、重放的鲜花10、绝对信号11、今天12、崛起的诗群13、纯诗14、邱岳峰15、欧阳江河16、汪曾祺17、李顺大造屋18、刘震云19、陈毅市长20、中国孤儿二、单项选择题1、A2、B3、D4、B5、C6、D7、D8、B9、A10、A三、简答题1、请简述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征。(1)“新时期文学”初期阶段(1976~1984)主要特征:“启蒙的文学”传统得到恢复,重铸了作家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文学以强烈的干预现实的姿态宣告了自身的复苏。(2)“新时期文学”后期阶段(1985~1989)主要特征:“文学的启蒙”传统得到恢复并拓展,作家的文体意识开始觉醒,形式与技巧更引起作家们的关注,文学由“写什么”向“怎么写”过渡。(3)“后新时期文学”阶段(1990~)主要特征:边缘化和多元并存。2、韩东诗歌《你见过大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你见过和》写于1983年,大海是诗人喜用的一个意象,在以往的诗歌中,这一意象几乎有了固定的内涵,往往与崇高或英雄相关。韩东则要挣脱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诗中用三句重复的“就是这样”,强调的是“大海就是大海”,诗人又用“顶多是这样”“人人都是这样”来进一步强调这一点。诗人在剥除了“大海”常见意义的同时,还原了“大海”意象的本意:即大海就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在韩东看来,大海就是大海,所有人类赋予大海的“赞叹”“怀想”与“歌唱”,都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与自作多情。而人类自作多情的结果就是把事物本身的面貌给遮蔽了。诗歌抓住生活中人与大海的关系,许多声称爱大海的人只不过爱的是想象的大海。因此,这首诗歌表现出第三代诗人明显的反抒情倾向。此诗还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完全的口语化。诗中没有对大海的歌咏性抒情,只是客观描写,以避免抒情倾向。第二,为了弥补口语韵味上的不足,诗人用了“反复”手法,具有“冷抒情”效果。3、反思小说大多为中篇,请简要说明原因。在新时期文学复苏期,短篇小说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伤痕文学”大多以短篇形式问世。到了80年代反思文学兴起时,中篇小说开始盛行。这是因为:倾诉伤痕大多凭一时的激情爆发,较为感性,而反思历史则需要更深厚的生活阅历和相对理性的思索。帮反思题材的中篇小说已不同于截取人生片断来倾诉伤痛短篇小说,而是将片断拉长至几十年,以中心人物的生活道路来连结新中国甚至更长历史时段各个时期的重要社会政治事件。小说通常会出现一个有坎坷经历的主人公,以他的坎坷人生与当代社会政治的重大事件相连,主人公的命运的悲惨乖谬,都由社会政治事件决定。这几乎是较为著名的反思小说的基本模式。因此,相比较于伤痕小说,反思小说表现生活的时间跨度拉长了,篇幅也不得不拉长,只有适当长度的篇幅才能容纳厚重的“历史”。四、论述题1、知青题材反思小说基本上有两个反思角度,请举例分析其各自特点。知青题材反思小说基本上有两个反思角度,其一表现出对知青生涯的留恋。与“右派”反思小说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比如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承志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等早期小说对民间社会价值的发现就如出一辙。对知青生涯的留恋在不同的知青作家中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史铁生等大部分知青作家留恋的是那片自己曾经流淌过汗水的土地,和那片土地上与他们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人们,对知青本身的苦难,他们常常避重就轻,一笔带过,而张承志、梁晓声则表现出对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怀念和向往。张承志虽然也表现出对蒙古草原和草原母亲的留恋,但依恋之情意在强化他对“红卫兵-知青”精神的迷恋。在梁晓声的作品中,则几乎全部表现为知青生涯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他歌颂和留恋的不是农村和农民,而是知青自己,是知识青年青春时代特有的革命激情。当然,知青小说于留恋中也透露出无奈和苦涩,对知青运动不无反讽之意,只是反讽表现得较为隐秘。其二表现对知青生涯的否定。这些作品着力于表现下乡知青的真实心理与苦难处境,从而对知青运动作出否定。如叶辛的《蹉跎岁月》,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知青下乡是浪费生命、蹉跎岁月的举动。阿城的《棋王》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小说几乎没有知青苦难生活的描写,只有生存意义上的饥饿描写。把具体的知青苦难,上升到生存苦难来写,表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荒谬性。2、概述20世纪末叶话剧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成就。综观20世纪末叶的话剧创作,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第一,戏剧结构多姿多采。“冰糖葫芦式”结构、“马戏晚会式”结构、平行结构、双重时空结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