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概述所有的腺体均能分泌唾液,唾液对于吞咽、消化、味觉、语言、口腔粘膜的保护以及龋齿的预防有密切的关系。唾液腺炎症唾液腺损伤及涎瘘舍格伦综合征第一节唾液腺炎症Sialadenitis感染性质:化脓性、病毒性、特异性发病率:腮腺(最常见)、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极少见)急性化脓性腮腺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病因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其次是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奋森螺旋体少见。◎逆行性感染◎损伤或邻近组织炎症扩散◎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二)临床表现常为单侧受累,双侧同时发生者较少早期(浆液性炎症阶段)中期(化脓、腺体组织坏死期)后期(伴发蜂窝织炎)炎症扩散(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检查易诊断不宜做造影检查,因为造影剂可通过薄弱的导管壁,进入导管周围组织,导致炎症扩散。(四)鉴别诊断1、流行性腮腺炎◎大多发生于5-15岁的儿童,传染接触史◎常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可终身免疫◎导管口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比例高,急性期血液及尿液淀粉酶可能升高◎该病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2、咬肌间隙感染◎主要是牙源性感染阔散至咬肌间隙,常有牙痛史◎其肿胀中心及压痛点位于下颌角部,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清亮。(五)治疗1、针对发病原因2、选用有效抗生素3、早期可保守治疗:热敷、理疗等有助于炎症消散;含酸性饮料等增加唾液分泌;漱口水含漱有助于炎症控制。4、切开引流手术指征:◎明显的凹陷性水肿◎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穿刺有脓液◎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如无脓液,可用血管钳插入腮腺实质的脓腔中引流脓液。因常为多发性脓肿,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分开各腺小叶的脓腔。放置引流条,并每日冲洗换药。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临床上较常见,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但其转归不同。(二)临床表现1、婴幼儿至15岁均可发生,以5岁左右最为常见,男性稍多于女性。2、腮腺反复肿胀不适,仅有轻度水肿,皮肤可潮红。个别患儿表现为腮腺肿块(多为炎性浸润块)。3、挤压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样液外溢,少数有脓肿形成。4、成人病程久者腺体变硬、韧,腮腺导管可呈条索状5、发作时间特点:大约1周左右,静止期多无不适;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不等,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越短,越易复发;随着年龄增长,间隔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腮腺造影: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腺内导管正常。(四)鉴别诊断1、流行性腮腺炎:常双侧同时发生,伴发热,肿胀更明显,导管口分泌正常。无反复肿胀史。2、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多见中年女性,常有口干、眼干及自身免疫病。造影显示主导管扩张不整,边缘毛糙,呈葱皮样或花边样改变。(五)治疗有自愈性,以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发作为原则。鼓励多饮水,按摩腺体帮助唾液排空,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若有急性炎症可用抗生素。腮腺造影对复发性腮腺炎也有一定治疗作用。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一)病因◎导管口、导管狭窄◎导管结石(涎石)或异物◎其它:腺外疤痕、肿瘤压迫、脓肿等(二)临床表现1、多发生于中年,多单侧受累,男性略多于女性。2、腮腺反复肿胀,半数与进食有关。3、腮腺肿大,中等硬度,轻微压痛。4、导管口稍红肿,挤压腺体从导管口流出浑浊的“雪花样”或粘稠的蛋清样液体;病程较久者可在粘膜下扪及粗硬、呈条索状的腮腺导管。(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腮腺造影:显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四)鉴别诊断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2、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五)治疗1、去除病因:去涎石、导管口扩张。2、导管药物灌注3、保守治疗:由后向前按摩腺体,促进分泌物排出;含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用温热盐水漱口,有抑菌作用,减少腺体逆行性感染。4、手术治疗:以上治疗无效者。一是导管结扎术;二是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的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变。85%发生于颌下腺。涎石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的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一)病因涎石形成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涎液滞留(异物、炎症等)◎无机盐新陈代谢紊乱颌下腺导管涎石1、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黏蛋白,较腮腺分泌液黏滞,且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2、导管自下而上走行,唾液逆重力方向流动。3、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全程曲折。(二)临床表现涎石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多见。◎阻塞症状:与进食有关的消长史。◎导管口表现:导管口粘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