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易错题专题11圆锥曲线学生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易错题专题11圆锥曲线学生版.pdf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易错题专题11圆锥曲线学生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11圆锥曲线易错点一:求轨迹方程时忽略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动点轨迹方程)求轨迹方程共有四大类,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类: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利用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第二步: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第三步:列式:列出有限制关系的几何等式第四步:代换:将轨迹所满足的条件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如选用距离和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x,y的方程式化简注:若求动点的轨迹,则不但要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还要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第二类:定义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回顾之前所讲的第一定义的求解轨迹问题,我们常常需要把动点P和满足焦点标志的定点连起来判断.熟记焦点的特征:(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2)标记为F的点;(3)圆心;(4)题目提到的定点等等.当看到以上的标志的时候要想到曲线的定义,把曲线和满足焦点特征的点连起来结合曲线定义求解轨迹方程.第三类: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如果动点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第四类:交轨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存在一种求解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常常可以先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得出所求轨迹的方程,该方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和参数法一样,通常选变角、变斜率等为参数.易错提醒: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准确确定范围,应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限制条件,求出方程后要考虑相应的限制条件,避免因考虑不全面致错.2例.已知R是圆M:x3y28上的动点,点N3,0,直线NR与圆M的另一个交点为S,点L在直线MR上,MS∥NL,动点L的轨迹为曲线C.求曲线C的方程;y变式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中,动点E到定点F1,0的距离比它到轴的距离大1,E的轨迹为C.求曲线C的方程;变式2.已知y轴右侧一动圆Q与圆P:x12y21相外切,与y轴相切.求动圆圆心Q的轨迹M的方程;变式3.已知点O0,0,点F0,1,点M是x轴上的动点,点N在y轴上,直线MN与直线MF垂直,N关于M的对称点为P.求P的轨迹Γ的方程;1.已知圆C:(x5)2y21,圆C:(x5)2y225,动圆C与圆C和圆C均相1212切,且一个内切、一个外切.求动圆圆心C的轨迹E的方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到点N0,2的距离等于点M到直线y0的距离,记动点M的轨迹为.(1)求的方程;3.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其中常数p0,F是抛物线的焦点.(1)若直线x3被抛物线所截得的弦长为6,求p的值;|PA|O(2)设A是点F关于顶点的对称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求|PF|的最大值;(3)设p2,l、l是两条互相垂直,且均经过点F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A,B,l与1212抛物线交于点C,D,若点G满足4FGFAFBFCFD,求点G的轨迹方程.4.已知平面上动点E到点A(1,0)与到圆B:x2y22x150的圆心B的距离之和等于该圆的半径.记E的轨迹为曲线.说明是什么曲线,并求的方程;25.已知P为圆M:x2y216上任一点,N2,0,MQMP,0,1,且满足QPQNPN0.求动点Q的轨迹的方程;6.已知点A为圆C:x2y2210x60上任意一点,点B的坐标为10,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C交于点D.求点D的轨迹E的方程;117.已知圆C:x12y2,一动圆与直线x相切且与圆C外切.42(1)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T的方程;(2)若经过定点Q6,0的直线l与曲线T相交于A,B两点,M是线段AB的中点,过M作x轴的平行线与曲线T相交于点N,试问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NANB,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圆(x3)2y216,圆心为A,点B3,0,作圆上任意一点M与B点连线的中垂线,交AM于N.求N的轨迹C的方程;9.已知A2,0,B2,0,对于平面内一动点Px,yx2,PMx轴于点M,且PM2AM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