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生物进化.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1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案 生物进化.doc

学案生物进化.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案生物进化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1.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3.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4.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5.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完成下面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的表格,并思考下列问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现代生物进化论二者共同点①进化局限于水平②自然选择源于和③未就的本质作出科学解释④未阐明的作用机理①进化的单位是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③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④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⑤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的作用机理①是不定向的,是进化的原材料②决定生物进化方向③解释和个体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基因重组隔离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变异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适应性(1)如何正确理解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答案①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由于个体的基因型组成来自父母双方,所以,其基因型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传给下一代个体。而就一个种群来说,种群中全部基因的总和却可以在传宗接代中维持相对稳定。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②个体死亡后又通过其后代把基因归还给基因库。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2)试用两种理论解释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可以用文字流程图表达)答案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变异→选择→遗传)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渐变式和骤变式a.渐变式(主要)b.骤变式: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就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答案B关键信息“改变”、“导致”、“标志”、“新物种形成”知识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完整分析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理论中相关概念和辨析结合下图辨析种群和物种、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对概念。答案种群和物种的辨析(1)研究的范围不同。一般来讲,种群是指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而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的。(2)判断的标准不同。种群的标准是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以及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的物种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存在生殖隔离。2.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辨析(1)区别:地理隔离只是地理空间上的隔离,彼此无法相遇不能交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若是仅有地理隔离的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仍然可以交配,进行基因交流,产生可育后代;而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这种隔离主要是由于遗传组成上的差异造成的。(2)关系①生殖隔离不一定地理上隔开,只要彼此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便是生殖隔离。②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生物新类型或亚种,但仍然是同一物种。③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09·江苏卷改编)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b和d也不一定是同一物种D.若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一定是不同的物种答案D关键信息“地理障碍”、“新物种b和c”、“同域分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