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调查结果分析我们社会实践小组于6月25日在南京市各地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地点有百家湖地铁站、欧尚超市的必胜客和肯德基、中国药科大学、鼓楼市民广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自习室、东南大学榴园食堂。发放调查问卷数量为300份,发放时间为早上10点至下午3点。发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南京市民对南京石刻艺术的了解程度与关心程度。调查问卷总共有10道选择题,其中有3题是调查市民对石刻的了解程度,有3题是调查市民对南京石刻的关心程度,有两题是调查市民对南京时刻保护状况的了解情况的调查,还有1题是年龄段的调查。为了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我们的调查对象的分布尽量包括所有年龄段,并按照人口年龄分布确定样本数量。其中20-40岁的调查对象占大多数,为全部调查对象的75.92%,主要是大四学生及研究生、青年夫妇、单身女性等。其次是13-19岁的调查对象,占全部对象的17.06%,主要是高中生、大一学生和初中生。41-60岁及60岁以上分别占全部对象的3.68%和3.34%。没有12岁及12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基本满足样本要求。石刻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代表性文化之一,从秦朝的兵马俑,到六朝的各王的墓石刻,到唐代的石碑、佛教石刻,到宋朝的名人刻像,到明朝的明孝陵神道石刻等。而作为明孝陵和六朝石刻所在之处,也作为六朝古都的所在地的南京,本地的居民对这些石刻的了解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题是询问调查对象对南京石刻的了解程度的,选项分别是了解一点点、有所耳闻、非常了解和一点都不了解。选择有所耳闻和一点都不了解的人数分别占到了全部调查对象的48.31%和没有。而了解一点点和非常了解分别只占到了47.64%和4.05%。在另一道调查题目中,询问了调查对象是否知道南京到底有多少处石刻遗迹。选项分别是小于10处,10到20处,20到30处以及30处以上。根据我们查询的资料和实地考察,六朝石刻原有17处,有8处已遗失,而我们考察的萧正立墓已经不在原址,判定其可能遗失了,所以六朝石刻只有8处;白马石刻公园算一处,明孝陵石刻算一处,梅花山孙权石刻算一处,总共有11处;若不考虑遗失情况,则有20处。但可能由于明孝陵石刻众多,可能部分调查对象不将其视为一处,所以我们设定选10-20处和20-30处都是正确的。调查结果是选择10-20处和20-30处的人数占总调查对象人数的23.69%和11.50%。总共加起来也指占到总调查对象数的1/3多一点,而且未排除调查对象猜选的情况。还有一道题目也是调查南京市民对石刻的了解情况的。这道题目问的是“您曾经见到过六朝石刻吗?”情况也和其他关于了解情况的调查题目差不多,不容乐观。选项分别是没注意过、偶然见到过和特意拜访过。而选择“没注意过”的调查人数占总调查对象数的64.31%。较为欣慰的是特意拜访过也占到了总调查对象数的5.39%,说明关心石刻情况的对象还是有一定数量的。我们在实际调查中也了解到,每年都会有一些人去调查了解石刻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他们为保护石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万安陵石刻于09年开始修缮,到现在有良好的保护措施,离不开这些热心人的帮助。从调查结果上看,虽然南京市民对南京的石刻了解程度不容乐观,但是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市民是非常希望去了解南京的石刻艺术的。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目是“如果可能,你愿意去了解一些石刻的历史吗?”选择“当然”的调查对象占总调查对象数的57.59%。而在另一道题目中,情况也是相似的。“如果可能,你愿意拜访六朝石刻遗迹吗?”,在这到题目中,选择“当然”的调查对象占总调查对象数的62.96%。如果进行一些对石刻艺术的宣传,南京市民对石刻艺术的了解程度可能会有很大提升。但可能是由于石刻于现代的用处较为稀缺,只有作为纪念碑,或者公司在其门前放两座石狮子。而在古代,石碑中有功德碑来纪念功德,墓志铭来纪念个人;人的雕像中有的石刻来纪念名人,有佛像石刻宣传佛法;古代官员及富豪之家的府邸之前必有石狮镇宅;石桥两旁的石栏上有龙的石刻来修饰。在古代,石刻的用处和频繁之度似乎是大于当今的。如今更多的可能是作为艺术去雕琢石刻。关于现代人对石刻的价值的看法,我们对南京市民做了调查。在“你认为南京的石刻最具价值的地方是什么?”中,认为是历史文物价值是最多的,占到了总调查对象数的44.88%,其次是传统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分别占到了29.07%和16.05%,旅游价值只占到了9.77%。从调查结果可看出现代人认为,石刻作为见证历史和纪念历史的成分是最多的。作为中国标志性的传统文化为其次,但目前来看石刻艺术文化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旅游价值偏少,也符合目前状况,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有大量石刻,而比较欢迎的石刻景区只有明孝陵,但石刻也指是作为明孝陵的一部分而已。虽然这几年因为一些热爱石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