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揭开教学反思的“神秘”面纱——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对策[摘要]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日趋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身到教学反思中。但是在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的制度约束下,一部分教师走入了为应付检查而反思的误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因为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而出现种种低效或无效反思,让教学反思失去了其原有的味道。本应促进教师成长,却变成了教师的一种“负担”。本文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式,分析了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归类:虚假式反思、浅层式反思、形式单一式反思、错误式反思、闭门造车式反思。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关键词]教学反思问题调查对策一、问题的提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于是乎,教育主管部门和众多的学校都把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作为一项管理措施,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也不可忽视,“反思热”的背后,存在着种种低效的甚至是负面的反思。笔者长期身处教学一线,耳闻目睹了教师们对学校布置的教学反思任务的种种应对,觉得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二、问题调查与分析:为了证明负面反思存在的普遍性,探寻解决办法,笔者于2008年11月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和附近的四所兄弟学校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所调查学校的教导主任和学科教研组长进行了访问调查并认真查阅了本校教师的备课本。共发放调查问卷292份,回收275份,回收率为94.17%。表一:教学反思现状问卷调查统计表问卷内容人数百分比你每学期的教学反思有没有达到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数量吗?A、有B、没有C、超出A25592.7B82.90C124.36你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什么?A、促进自身专业发展B、为了应付检查C、其他A12144B15255.27C20.72你觉得你所写的教学反思的质量如何?A、很好B、一般C、较差A10337.45B11642.18C5620.364、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组织过有关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专题学习?A、经常组织B、偶尔有C、没有A00B7627.63C19972.365、你觉得写教学反思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帮助吗?A、有很好的促进作用B、有,但不是很大C、没有A2810.18B12746.18C12043.636、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你的教学反思的质量?A、没有时间写B、不知道如何写C、不想写A9835.63B17061.81C72.54从教师问卷调查中得知: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数量97.06%达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出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占44%;认为自己的教学反思的质量较差的占23.36%;学校没有组织过有关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专题学习的占72.36%;觉得写教学反思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帮助的只占10.18%;认为没有时间写而制约了教学反思的质量的占35.63%,不知道如何写的占了61.81%。可见,致使教师出现低效的甚至是负面的反思的主要原因有:1、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2、学校基本上没有专门组织有关如何写教学反思的培训;3、部分教师忙于教学或家庭事务,无暇反思自己的教学。表二:教学常规检查现状访问调查统计表问卷内容人数百分比回答至少有三分之二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应付学校检查的30100回答有近一半的反思和教案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2893.3回答有一部分新教师或跨学科的教师在反思中出现理论错误2790回答有一部分老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形式上很单一2583.3从访问调查中可知: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存在着与教案主题无关的情况;在形式上存在单一化倾向;在理念上存在错误的表述。为了更深入了解教师教学反思的具体情况,笔者结合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的情况,查看了本校所有教师的备课本,对五所学校的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从内容、形式、表述进行分类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虚假式反思。一些教师把写教学反思(课后记、教学随笔)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为应付常规检查而写反思。这样的“反思”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其内容要么与课堂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要么辞不达意,东拉西扯;要么摘抄文稿,权当“反思”。区教育局对教学反思有明文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的数量不得少于教案总数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