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部分行程问题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一类应用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第一讲一般行程问题一、知识点路程、时间、速度是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这一讲就是通过例题加深对这三个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二、典型例题(1)简单的行程问题例1:火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60千米,6小时到达,火车提速后,若要4小时到达,火车提速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习题:一艘轮船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B地返回A地,每小时航行25千米,需要多少时间?2、甲、已两地是一个大山坡的两端,小明从甲地去乙地用2小时走了8千米的上坡路,同样用2小时走了12千米的下坡路。问:小明从乙地按原路回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例题2:A、B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地到达B地。实际上当行驶了一半的路程后,因故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要按原计划到达B,那汽车在后半段速度应加快多少?习题:A、B两城相距32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10小时从A到达B。实际上当行驶了一半的路程后,因故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如果要按原计划到达B,那汽车在后半段速度应加快多少?(2)复杂的行程问题例题3、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时4小时,回时速度提高了1/7,那么回来时要用多少时间?习题:一架飞机带的燃料最多只能用6小时。它飞出去时顺风,时速为1500千米;而回时逆风,时速1200千米。那么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要返航?例题4: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习题: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2.5千米,下山时每小时行4千米,往返共用3.9时。问:小明往返一趟共行了多少千米?(3)求平均速度:在行程问题中,还有一个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例题: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习题:1、再一次登山比赛中,小明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75千米。求小明下山的平均速度?2、汽车往返于A、B两地,去时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要想来回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那么回来时的速度应该是多少?难点解答:1、例题4: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分析与解:这道题没有出发时间,没有甲、乙两地的距离,也就是说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路程,似乎无法求速度。这就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时间和路程。假设A,B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A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点到;B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点到。B到乙地时,A距乙地还有10×2=20(千米),这20千米是B从甲地到乙地这段时间B比A多行的路程。因为B比A每小时多行15-10=5(千米),所以B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20÷(15-10)=4(时)。由此知,A,B是上午7点出发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5×4=60(千米)。要想中午12点到,即想(12-7=)5时行60千米,速度应为60÷(12-7)=12(千米/时)。2、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2.5千米,下山时每小时行4千米,往返共用3.9时。问:小明往返一趟共行了多少千米?分析与解:因为上山和下山的路程相同,所以若能求出上山走1千米和下山走1千米一共需要的时间,则可以求出上山及下山的总路程。因为上山、下山各走1千米共需所以上山、下山的总路程为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