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探索与研究,杨家坪中学提升了课改的目标与要求,提出了以“建立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自主和导学为主要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庆美女潮男集中营·好好学习天天淘课·大渝社区有你更精彩·傻瓜手机格式转码·电影原声一键提取·截动态图有秒招1.杨中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读读、想想、议议、做做”,基本环节是“自学、交流、感悟”,三环节的时间分配大致为10分钟、20分钟、10分钟。“自学”是基础,没有自学就没有交流。在自学环节,学生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以备与同学讨论,老师一定要巡视全班,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备确定课堂深入探究的重点。“交流”是关键,包括了小组的讨论与展示。一般说来基础问题组内交流,一般问题组间交流,典型问题全班讨论。“感悟”是升华,是让学生及时进行整理消化,反思总结的过程,教师也可精要地点评小结,但以学生为主。感悟还可延续到课内检测、课外练习中进一步内化知识,体会方法,在“做中学”。2.一般的课堂结构是:导入激趣——学案导引,独立自学(教师督促)——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探究深化(教师追问、点拨)——感悟总结——检测巩固(师生共评)。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变式,如:若内容多、难度大,就可把自学、检测巩固就可安排在课外进行,但必须有导学案的指导,有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老师要予以检查;某些较简单的内容,可在课内引导自学,也可采取先交流、感悟,再自学下节课内容,为下节课做准备,不增加学生课余负担。3.一般的操作流程如下:(1)引入激趣(1—2分钟)。(2)自学或展示自学成果(5—10分钟)。如果布置了课前自学,教师就通过问题诱导等方式来检查学生自学的结果,展示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的认识和存在的困惑。(3)提出尚需解决的问题(1分钟):学生或老师提出。(4)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5—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在问题引领下单独自学。教师巡视,督促自学,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上往往老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就可以建立学习小组来督促、激励学生学习。讨论可以分小组,也可以全班讨论,展示也可以个人和小组相结合。(5)展示提升、探究深化(10—15分钟)。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点拨、补充、追问、解惑、举例设疑,体现精讲精练,画龙点睛的点拨。(6)归纳总结,反思领悟。(2分钟)学生自己总结、感悟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7)检测巩固,再次感悟。(5分钟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摘要】“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以大容量、高效率、精讲精练为特征,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前提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形式诸要素上进行的改革探索,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从而解决耗时低效的问题。【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高效教学策略一、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是教学的必然要求新课程倡导自主、高效的课堂。其实质就是要求:在课堂要有限时间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有效的达成,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自主是课堂学习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课堂一改以前单一,沉闷,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形式多了,花样多了,课堂也多姿多彩了。但是透过这些浮躁眩目的现象,我们发现光彩背后的苍白与空洞,许多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形式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实施效果。1、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2、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3、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4、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