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摘要: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为学生学习服务”作为确定教学方式方法的立足点,把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是否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作为衡量教法优劣的重要指标。那么,新课程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必然要产生相应的变化。1、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做“活动”的组织者又要做“过程”的参与者。也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在行为、情感、认知上最大量地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在其中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并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营造宽松、“思考的数学”民主的活动氛围,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有这么一道例题:例1(案例)“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12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这是一道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时,我没有直接教学例题,而是设计了一道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将例题只作为练习题使用。这一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意外的收获。一上课,我就与学生们聊:同学们,我有件事想请大家帮忙。昨天傍晚放学后,一年级的小朋友排练节目,排着排着,有几个小朋友说肚子饿了。我随手掏出18元钱,让一个小朋友去买方便面。他回来告诉我说:店老板开始只同意给12包,我说,批发部里的比你的便宜得多。老板说,每包再便宜0.5元,共给我17包方便面。现在请大家帮我算算,按店老板的说法,有没有给错。如果没有给足,课。边说我边写下板书:后请大家帮老师将这事“摆平”18元买方便面,开始店老板给12包;后来每包便宜0.5元,共(给17包。像是与上课无关,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一石击起千层浪。“我们帮老师算算。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少””了,下课后,我们帮老师要回来。“真有这种事?”……(同学们议论纷纷。时间不长,学生纷纷发言:店老板少给了一包。“有这样的店老”板?专门欺侮小孩!“老师,放学后我们和您一起去要回那一包方便面!”……我顺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步骤和思路。这样教学,学生解题的热情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这类三步计算的、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又常见的问题的解法,教学效果极佳。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数学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上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这里说的应用与解题能力培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偏重技能技巧的、牵强附会的“小、难、旧”的应用题教学。以往应用题的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密切,数学建模的思想不能很好地体现,解题时也。很少遵循做“学问”的规范;在应用题教学上“唯应用而应用”《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发生的过程,明确各个部,同时更加强调综合性的“大应用”分知识的“小应用”。它倡导“小孩子也能做大题目”的新理念,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大应用”中,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在这种应用中,学生既要亲自动手去收集资料,又要合作交流,同时还能形成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结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做学问”的素养。例2:在学生学过“两步计算应用题”后,让学生设计一个“购票方案”:市科技馆有三种参观门票:成人票每人每张40元,学生票每人每张20元,团体票(30人以上)每人每张30元。学校要组织25名教师和205名学生去参观。请为学校设计一个花钱最少的购票方案。要求学生46人为一个小组,他们会在相互交流、不断调整方案的基础上,得出用教师和5名学生的人数去买团体票,其余学生购买学生票的最佳方案来。《数学课程标准》建议在第二学段(46年级)例3:,师生同做家庭丢弃塑料袋情况的统计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还提供了教学过程概况。这个题目做下来,学生不仅做了收集数据工作,而且还进一步明确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含义,同时要求学生根据一个塑料袋的面积,估算全校师生丢弃的塑料袋只需多少时间就可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