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教案:感受与思考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作文指导课教案:感受与思考第一课时.doc

作文指导课教案:感受与思考第一课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课时计划(教案)课题作文指导课——感受与思考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能积极产生心理感受和认识。2、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教学重难点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一.用心感受生活,首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觉上的迟钝与麻木。因此,同学们就要善于从平常的人,平常的事中观察出一点儿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这“一点儿”,或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许是一阵风,几滴雨,或许是花开,叶落,等等。例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由四季交替的自然现象,引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又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由主人公生活中乘车这样一件小事,塑造了一个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感悟到了知识分子要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要思想: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2、多情才能善感。人们的内心情感虽丰富复杂,但往往潜藏在人们的心底,只有多情,外界的事物才容易触发内在的感情,从而产生某种强烈的欲望和激情。如看见水龙头流水就感受到那是它在流泪,冬天进入教室猛然变暖就感悟到一个人融入集体才会有温暖等等。二.思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对生活的认识。思考生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此及彼。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由眼前边塞冬天里的万物肃杀、冰天雪地的景象联想到满山遍野梨花盛开的美景,活画出了一幅富有鲜明特色、令人陶醉神往的边塞瑰奇壮美的雪景图。第二,由表及里。如作家史铁生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里经常到地坛去,看到那里荒芜但充满生机的景象后,“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由眼前的景物,上升到对生命的认识。第三,由个别到一般。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作把个人怀旧伤感,忧愁悔恨的复杂感情,通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表现出来,几乎成为表达同类情感的千古绝唱。[思路点拨]感悟类文章写作思路一般是现象——道理或观察——联想(想象)——思考——写作,但有些文章也不一定经过“联想”这一环节。示例一:(《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20期P41)1、①现象:爷爷的头秃了,牙齿掉了,血压升高了,眼睛老花了。②道理:光明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2、①现象:从校门进入家门起,母亲的烧饭做菜,晚上一宿的唠叨,到第二天走出家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②道理:母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3、①现象:学业上的互相竞争,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思想上的互相交流。②道理: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示例二:(《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第3期P27)1、仔细观察油画《父亲》,描绘出印象最深或最感人的地方。“深深的皱纹,混浊的眼光,几乎要流淌下来的汗珠……”2、由这些联想到了什么?①由这位老父亲黝黑的皮肤,满脸的汗珠,我想到了当建筑工人的舅舅和他的同行们。炎热的夏天,他们就是这样大汗淋漓地工作在工地上。②这位老父亲混浊的眼光,满脸的皱纹,让我一下子感觉到了自己父母的衰老,我母亲的牙齿不知什么时候已掉了两颗,刚进入秋天,我父亲的眼睛便不停地淌泪水。示例三:(《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3期P39)1、生活:丰子恺先生当年见到地上原本有一堆沙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行人的践踏和雨水的冲泻,这堆沙子逐渐散失了。2、联想:①丰先生想,若有一个袋子把这堆沙子装起来,便不会散失了。(反向联想)②丰先生又想到当时的抗日战争,如果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那么抗日的力量就强大有力了。3、写作:散文《沙子与沙袋》问世。课后小记与作业批改: